清游夙所嗜,投老兴未已。
一朝得良俦,投袂为之起。
龙山屐既蹑,蓝水舟亦舣。
复访清泉境,三宿石林趾。
叶氏好弟兄,坚留酣酒醴。
屡辞不听去,维絷久乃弛。
遂乘一败艇,夜溯潮江水。
中流遭垫溺,指顾有生死。
既类投湘屈,复近捉月李。
云庄得神助,跃出洪波里。
长呼施援手,臂与老猿似。
唐生脱靴袜,投弃如敝屣。
乱江上崩岸,赤脚不顾礼。
空津稍骈集,隙地仅盈咫。
前江后畎浍,拟步辄倾圮。
既为屈蠖蹲,复作拳鹭峙。
顷之云益黑,四顾无托止。
复赖云庄仙,指挥命舟子。
竟将补天术,塞却漏船底。
仍逆冲波急,直榜慈溪涘。
已瞻旧馆近,舍舟同步履。
叩门诉馆人,慰藉杂悲喜。
咄兹六尺躯,忽忽当暮齿。
危途冒险艰,到今知有几。
君子处斯世,真与此舟比。
倾覆乃其宜,得济诚幸尔。
因歌戒溺篇,持用谢知己。
自定水回舟漏几溺。元代。戴良。 清游夙所嗜,投老兴未已。一朝得良俦,投袂为之起。龙山屐既蹑,蓝水舟亦舣。复访清泉境,三宿石林趾。叶氏好弟兄,坚留酣酒醴。屡辞不听去,维絷久乃弛。遂乘一败艇,夜溯潮江水。中流遭垫溺,指顾有生死。既类投湘屈,复近捉月李。云庄得神助,跃出洪波里。长呼施援手,臂与老猿似。唐生脱靴袜,投弃如敝屣。乱江上崩岸,赤脚不顾礼。空津稍骈集,隙地仅盈咫。前江后畎浍,拟步辄倾圮。既为屈蠖蹲,复作拳鹭峙。顷之云益黑,四顾无托止。复赖云庄仙,指挥命舟子。竟将补天术,塞却漏船底。仍逆冲波急,直榜慈溪涘。已瞻旧馆近,舍舟同步履。叩门诉馆人,慰藉杂悲喜。咄兹六尺躯,忽忽当暮齿。危途冒险艰,到今知有几。君子处斯世,真与此舟比。倾覆乃其宜,得济诚幸尔。因歌戒溺篇,持用谢知己。
(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戴良。 (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金陵客夜。明代。王恭。 官槐夹道暮鸦鸣,匹马那堪客帝京。红烛夜窗千里梦,青山明月异乡情。白门寺里霜钟断,金水桥头晓漏清。陌上相逢空借问,几人争识马周名。
华亭吴江道中偶作十绝 其七。唐代。朱长文。 烟暝重湖日欲明,轻篷遥递浦前声。良鱼好入深渊去,不为鸣榔取次惊。
晓起用麟孙韵。元代。刘诜。 七月今年凉气高,墙东古木夜萧骚。孤城残月角初动,野屋秋风鸡乱号。万事惟馀双短鬓,百龄须用几绨袍。故人莫荐扬雄赋,衰老难胜执戟劳。
二十八日夷逆以火轮船窥探三港口。清代。姚燮。 敢肆鲜卑胆,来从内地窥。斤将伤到鼻,燃已急当眉。云压三江动,乌啼万井危。要津犹可据,吾忆李鸦儿。
曹仁宪谨荣寿又 其二。清代。林玉文。 崧岳降神宰此间,仁心仁闻播乡关。椿萱长茂祥麟毓,兰桂腾芳瑞凤还。酒饮黄花倾北海,庭盈赤舄颂南山。有功文教铭钟鼎,万古英贤共仰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