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ù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
最新 | 427 | 2018年 | 无 | 2014年 | 无 |
2013年 | 280 | 2007年 | 无 | 2006年 | 309 |
1995年 | 352 | 1987年 | 366 | 1982年 | 392 |
明朝 | 无 | 元朝 | 无 | 宋朝 | 无 |
北宋 | 无 |
内容来源于:www.522266.xyz
①姓纂:汉有治粟都尉,因官以为姓。
②姓氏考略:按治粟都尉,为治粟内史之误,望出江陵。
③魏志:有魏郡太守粟举。
④中国姓氏集:宋时有粟大用,字行之,武宣人,仕至南雄太守。
粟姓也是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河南、山东、河北、陕西、北京、天津、安徽等地。如果是河南的有很大的可能是来源于大槐树迁民的后人。比如:临漳县粟岗村: 明洪武十八年,漳河发大水,将原岗村冲毁,后以粟姓为主的村民南迁,另建新村,取村名粟家岗村,后简化为粟岗村。粟岗村有耕地1314亩,农业人口1152人。粟辛庄: 据查,明初,粟姓人山西洪洞迁此定居,故名粟新庄,后演变为粟辛庄。粟辛庄耕地面积1230亩,农业人口1103人。泰安市泰山区粟林庄:因村近粟姓坟地,初名“粟家林”,后演化为“粟林庄”。总的来说,粟姓人少而且分散在大江南北,从东北到中原 从华北到南方湘粤台湾等省均有粟姓后人。
一、粟sù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阜平、景县,山东之平邑、东平,山西之太原、大同、长治,湖北之利川,湖南之长沙,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贵州之从江,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瑶族、侗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归“入声”部。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汉有治粟都尉(《姓氏考略》按:‘治粟都尉’,为‘治粟内史’之误),因以为氏。”此以官为氏。《中国姓氏大全》亦注:“秦代有治粟内史。掌管财政收入为九卿之一,其后以官为氏。”
2、或为宿姓所改。《姓氏考略》据《程启充墓志铭》注云:“又有音讹改粟氏者,蜀宿进之后。”宿进,明正德中蜀人(或称:弘治时人),为进士。望出江陵。《三国志·魏志》袁绍魏郡太守粟举;宋代有粟彭年;明代有粟恕,户部尚书;又有粟登,弘治进士;清代有粟千种,康熙乙未进士。
二、粟xiù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湖南之长沙、芷江等地有分布。粟,谷类的通称,以为姓。多音sù,音xiù者,可能因方音所致,犹“宿”音sù,姓亦音xiù。
三、粟
粟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7%。尤以湖南多此姓。
粟姓起源:
1、汉时有治粟都尉,以官为氏。
2、侗、瑶等民族均有此姓。
粟姓名人:
粟举,汉时魏郡太守。
郡望:江陵。
粟姓古代名人
粟应宏明朝,潞州人。文学家,著述甚多,主要有《太行集》、《仙居集》等。粟应麟、粟应宏兄弟二人在诗歌文学方面颇有造诣,风格独具,成为当时很有影响的诗文家,被称之,“粟氏双杰”。
一、粟sù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阜平、景县,山东之平邑、东平,山西之太原、大同、长治,湖北之利川,湖南之长沙,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贵州之从江,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瑶族、侗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归“入声”部。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汉有治粟都尉(《姓氏考略》按:‘治粟都尉’,为‘治粟内史’之误),因以为氏。”此以官为氏。《中国姓氏大全》亦注:“秦代有治粟内史。掌管财政收入为九卿之一,其后以官为氏。”
2、或为宿姓所改。《姓氏考略》据《程启充墓志铭》注云:“又有音讹改粟氏者,蜀宿进之后。”宿进,明正德中蜀人(或称:弘治时人),为进士。望出江陵。《三国志·魏志》袁绍魏郡太守粟举;宋代有粟彭年;明代有粟恕,户部尚书;又有粟登,弘治进士;清代有粟千种,康熙乙未进士。
二、粟xiù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湖南之长沙、芷江等地有分布。粟,谷类的通称,以为姓。多音sù,音xiù者,可能因方音所致,犹“宿”音sù,姓亦音xiù。
三、粟
粟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7%。尤以湖南多此姓。
粟姓起源:
1、汉时有治粟都尉,以官为氏。
2、侗、瑶等民族均有此姓。
粟姓名人:
粟举,汉时魏郡太守。
郡望:江陵。
其他姓氏
[ 粟 ]字的同音字 - [ su ]
[ 粟 ]的同部首字 - [ 米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