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姓

[ shī ]

读音:shī

拼音:shi

简繁:施

五笔:YTBN

五行:金

部外:暂无

五笔:YTBN

笔画:9画

吉凶:吉

仓颉:YSOPD

结构:左右

郑码:SYMY

四角:08212

区位:4209

统一码:65BD

异体字:䙾,?,?,?,?,?,?,?

英汉互译:grant,bestow,give,act,name

笔顺:点、横、横折钩、撇、撇、横、横折钩、竖、竖弯钩

笔顺演示

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1072018年2014年112
2013年1062007年2006年97
1995年1081987年1051982年84
明朝81元朝宋朝93
北宋23

内容来源于:www.522266.xyz

起源

施姓主要源自:姬姓、妫姓、方姓。

施姓主要源流

施姓起源一

源于姬姓,为春秋时期鲁惠公之子姬尾生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记载,春秋时期,鲁惠公姬弗涅之子中有个姬尾生,字施父,史称施父尾。在鲁桓公姬轨(姬允)执政时期(公元前711~前694年),姬尾生成为鲁国的大夫。据说,姬尾生精通音律,曾视来访的曹国太子赏乐姿态之变化,断言其父曹伯将不久于人世,后来果然应验。鲁桓公深敬姬尾生之才,委以重用,施父后成为春秋名臣。后传到其五世孙姬孝叔之时,干脆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少施氏、亦称施父氏,以示与别的家族不同,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施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施氏正宗。

施姓起源二

源于妫姓,出自夏王朝时期诸侯国施国,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夏王朝时期诸侯中有施氏,建施氏国,其故址在今湖北省恩施县一带。

商汤灭夏桀之后,施氏国亦随之灭亡,其后,施氏国的公族子孙就以故国名为姓氏,称施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施姓起源三

出自殷商时期七族之一的施氏,属于以氏族名称为氏。据史籍《左传》记载,西周初期,周武王姬发之弟姬康叔受封为卫侯,分到了“殷民七族”即陶氏、施氏、繁氏(邽氏)、锜氏、饥氏、樊氏和终葵氏等。

殷商施氏,在商王朝时期为专职制旌旗的工匠,古称“旌、旗、帜”为“施”,其族人子弟后代即以职业为氏族称谓,世代称施氏至今。

施姓起源四

源于方姓,出自明朝初期大儒方孝孺同族,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据史籍《姓氏词典》记载:方氏系为改姓。明朝大儒方孝孺被明成祖朱棣杀害后,其同姓族人纷纷外逃,以避株连,因而有改称施氏者。“施”字,拆开为“方人也”,因而也有为方氏者。

施姓起源五

出自他族改姓。如云南白族以海螺为图腾的氏族,汉姓为施;明、清时云南土司有施姓;世居沈阳之满洲人有此姓;今京、彝、苗、蒙古、羌、傣、怒、纳西、僳僳等族有此姓。

施姓起源六

源于赫哲族,出自明、清时期赫哲族富勒哈氏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赫哲族富勒哈氏,亦称富尔哈氏、富勒察氏、富勒洪阿氏、富勒瑚氏,赫哲语为“布施”之义,世居佛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Fulha Hala,汉义“杨树”。赫哲族、满族富勒哈氏,在清朝晚期以后多冠汉姓为施氏、杨氏、付氏、傅氏、富氏等。

施姓起源七

源于蒙古族,出自明朝时期蒙古族艾耀施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蒙古族艾耀施氏,世居科尔沁(今吉林松源)。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iyos Hala。蒙古族、满族艾耀施氏,在清末民国初期,多冠汉姓为施氏、艾氏、石氏者。

施姓起源八

源于白族,出自明朝时期白族施氏族,属于以图腾信仰汉化为氏。云南省大理地区的白族中,有世代以海螺为氏族图腾的部落,元朝中期即以海螺图形取近似的汉字“施”为姓氏,称施氏。到明、清两朝时期,云南土司即为该氏族。

施姓起源九

出自其他各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京族、彝族、苗族、羌族、傣族、怒族、纳西族、僳僳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施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施氏,世代相传至今。

施姓得姓始祖

施氏族人大多尊奉施父尾为得姓始祖。

施父。春秋时鲁国君主惠公之子,名尾生,字施父,人称施父尾。其在鲁桓公时任大夫之职,据说他精通音律,曾视来访的曹国太子赏乐姿态之变化,断言曹伯(曹国国君)将不久于人世,果验。桓公深敬施公之才,委以重用,施父后成为春秋名臣。传到施公之重孙孝叔时,以祖名为姓,以示与别的家族不同,于是形成施父姓,后省去父字,遂为施姓。他们尊施父为施姓的得姓始祖。

施姓各支始祖

施伯:鲁惠公之孙,施殳之子,荘公时为大夫尽忠亲谏名显于时。

施宿:字武子,宋绍熙年进士,宁宗庆元间在余姚金华塘捍海三江定海止又烛溪湖塘建筑贤亭招宝坃于公署郡县父老载道恳留,因居姚赵氏封慕人葬游原山坞元时,敕封捍诲侯后改封郡王世食庙祀又祀名宦有傅子孙繁衍明及清代有科甲诚者以为积累功德之报云。

施父:周公封鲁伯禽位傅十二世至惠公生三子,长隐公息姑次桓公轨少施父尾生事桓公为上大夫,食采于邑因施父之。

当代施姓分布与图谱

当代施姓的人口已达210多万,为全国第九十七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7%。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施姓人口增加率是呈上升态势。施姓主要集中于江苏、福建、浙江三省,占施姓总人口的51%。其次分布于上海、湖北、安徽、台湾、云南、广西,这六省区市又集中了28%。全国仍以苏、浙、闽为施姓聚集中心施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浙沪台、江苏大部、安徽东南、江西东施部、福建大部、云南、四川南部、贵州西南、广西西端和南部、内蒙古东北、黑龙江西北,施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3%以上,中心地区可达到1%以上,以上地区覆盖的国土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3%,该地区居住了大约55%的施姓人群。在江苏北段、安徽西南、赣鄂大部、湖南北部、川黔大部、重庆南部、粤桂大部、海南、青海东部、甘肃中部、宁夏西北、山东东部、黑吉辽、内蒙古东部,施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1%一0.3%之间,以上地区覆盖的国土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9.8%,该地区居住了大约35%的施姓人群。

吴兴郡:周朝始置县,三国时期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取吴国兴盛之意,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

吴兴堂:以望立堂。

一、shī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江西之崇仁、广东之新会、云南之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汉、彝、傣、京、苗、怒、纳西、傈僳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云:“夏诸侯有施氏。国亡,以国为氏。”

2、郑樵注云:“姬姓。鲁惠公之子公子尾字施父,其子因以为氏。”此以鲁人字为氏。系出姬姓。

3、《姓氏词典》注云:“系改姓,明代方孝孺被杀后,其同族外逃,惧怕株连改此姓。施,字拆开为‘方人也’。”春秋鲁有施之常,孔子弟子;汉代有施雔;唐代有施肩吾;宋代有施全;明代有施耐庵。

二、

施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6%。尤以江苏、福建、浙江等省多此姓,3省施姓约占全国汉族施姓人口58%。

施姓起源:

1、春时诸侯有施氏,国亡,以国为氏。

2、商民七族有施氏。

3、春秋时鲁惠公之子尾,字施父,其后以字为氏。

4、明、清时云南土司有施姓。

5、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满族姓。

6、云南白族以海螺为图腾的氏族,汉姓为施。

7、京、彝、苗、蒙古、羌等民族均有此姓。

施姓名人:

施之常,春秋时孔子弟子,见《史记》。

郡望:吴兴。

其他:

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台湾施姓曾被迫改为日本姓施本,1945年台湾光复,即恢复施姓。

历史名人

施姓名人

施相公其人其事,诸说不一。筑有施相公庙。

施姓古代名人

施之常春秋,鲁国人是鲁惠公第八世孙,孔门七十二贤之一。赠乘氏伯封邑临从祀圣庙。父曰端,时人称曰

西施春秋末期,本名施夷光,越国美女,一般称其为西施,后人尊称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于越国苎萝村,自幼随母浣纱江边,故又称“浣纱女”。她天生丽质、秀媚出众,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之美誉,其中的“沉鱼”,讲的就是“西施浣纱”的经典传说。

施瞵五代,五代后周画家,善画生竹,为当时绝。

施耐庵元末明初(1296-1371),名子安,又名肇瑞,字彦端,号耐庵。籍贯

施闰章清朝,清代文学家,安徽宣城人,顺治年间进士,任山东学政,曾为蒲松龄的老师。博览群书,工诗善文,享有盛誉著有《学余堂文集》二十八卷。

施心松清朝,画家,善写生,长于小品。

施国祁清朝,学者,工诗文,善填词,历时二十多年研究《金史》,详加考证,著《金史详校》,,《金源札记》等书。

施惠元朝,杭州人,以坐商为业,好谈笑,吟诗饮酒之余,惟以填词和曲为氏,著有南戏剧本《拜月亭》。

施绩三国,字公绪,丹杨故鄣人,东吴大将朱然之子,孙亮登基后恢复本姓「施」。

施琅清朝(1696—1696),字尊侯,号琢公,清晋江人,生于天启元年,卒于康熙三十五年。初为明代郑芝龙部将,降清後,平台湾,灭郑氏,封靖海侯,卒谥襄壮。

施世伦清朝,施琅之子,康熙二十三年,他年仅廿六岁出任江苏泰州知州。

施肩吾唐朝,睦州分水人,唐朝元和十五年进士,并由皇帝钦点为状元。由于无法忍受当时官场的腐败和黑暗,数月后辞官归隐,后率族人迁居澎湖。

施承志(民前26-?),民前26年生,浙江杭州人,民国第一批将军军衔授予者,著名军事教育家、武学家,古今太极代表人物之一。

施讐汉代,著名经学家

施姬南北朝,南朝陈宣帝陈頊的妃子[2]。

施全宋代,為岳飞被杀而刺杀秦檜未果的义士,

施宜生宋金,福建邵武(一说浦城[5])人。因罪脱离南宋,在金任官,海陵王完顏亮攻宋前曾经出使南宋,正史记载其因向南宋洩露金军情报而被处死。

施世纶施琅子,官至漕运总督;小说《施公案》主人公。

施世榜清朝,施琅族侄,清代臺湾重大水利工程——八堡圳的创建者。

施朝榦清朝,政治人物、诗人

施琼芳清朝,台湾台南人,进士、诗人,与其子施士洁同為大清国进士,為当时有名之进士父子档。

施士洁清朝,台湾台南人,进士、诗人,与其父施琼芳同為大清国进士,為当时有名之进士父子档。

施九缎清治时期,臺湾彰化人,绰号「公道大王」,影响当时重大民变——施九缎事件的关键人物。

施清清朝,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代文学家。康熙间召试鸿博。笃学嗜古,诗文朴厚,时称雄才,著有《揽云集》、《十三经同解》等。

施襄夏(1710~1771),名绍暗,字襄夏,号定庵。浙江海宁人,生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卒于乾隆三十五年(1771年),清代著名围棋国手,与程兰如、范西屏、梁魏今并称“清代围棋四大家”,与范西屏、黄龙士并称“清代三大棋圣”。

施姓近代名人

施则敬(1855-1924),中国红十字会创始人。

施肇曾(1867-1945),具有外交才干的实业家。

施肇基(1877-1958),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前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的外交家。

施北衡(1893-?),1893年出生,浙江缙云人。国民党陆军中将。

郡望

吴兴郡:周朝始置县,三国时期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取吴国兴盛之意,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

吴兴堂:以望立堂。

一、shī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江西之崇仁、广东之新会、云南之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汉、彝、傣、京、苗、怒、纳西、傈僳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云:“夏诸侯有施氏。国亡,以国为氏。”

2、郑樵注云:“姬姓。鲁惠公之子公子尾字施父,其子因以为氏。”此以鲁人字为氏。系出姬姓。

3、《姓氏词典》注云:“系改姓,明代方孝孺被杀后,其同族外逃,惧怕株连改此姓。施,字拆开为‘方人也’。”春秋鲁有施之常,孔子弟子;汉代有施雔;唐代有施肩吾;宋代有施全;明代有施耐庵。

二、

施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6%。尤以江苏、福建、浙江等省多此姓,3省施姓约占全国汉族施姓人口58%。

施姓起源:

1、春时诸侯有施氏,国亡,以国为氏。

2、商民七族有施氏。

3、春秋时鲁惠公之子尾,字施父,其后以字为氏。

4、明、清时云南土司有施姓。

5、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满族姓。

6、云南白族以海螺为图腾的氏族,汉姓为施。

7、京、彝、苗、蒙古、羌等民族均有此姓。

施姓名人:

施之常,春秋时孔子弟子,见《史记》。

郡望:吴兴。

其他:

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台湾施姓曾被迫改为日本姓施本,1945年台湾光复,即恢复施姓。

姓氏源流

一、shī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江西之崇仁、广东之新会、云南之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汉、彝、傣、京、苗、怒、纳西、傈僳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云:“夏诸侯有施氏。国亡,以国为氏。”

2、郑樵注云:“姬姓。鲁惠公之子公子尾字施父,其子因以为氏。”此以鲁人字为氏。系出姬姓。

3、《姓氏词典》注云:“系改姓,明代方孝孺被杀后,其同族外逃,惧怕株连改此姓。施,字拆开为‘方人也’。”春秋鲁有施之常,孔子弟子;汉代有施雔;唐代有施肩吾;宋代有施全;明代有施耐庵。

二、

施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6%。尤以江苏、福建、浙江等省多此姓,3省施姓约占全国汉族施姓人口58%。

施姓起源:

1、春时诸侯有施氏,国亡,以国为氏。

2、商民七族有施氏。

3、春秋时鲁惠公之子尾,字施父,其后以字为氏。

4、明、清时云南土司有施姓。

5、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满族姓。

6、云南白族以海螺为图腾的氏族,汉姓为施。

7、京、彝、苗、蒙古、羌等民族均有此姓。

施姓名人:

施之常,春秋时孔子弟子,见《史记》。

郡望:吴兴。

其他:

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台湾施姓曾被迫改为日本姓施本,1945年台湾光复,即恢复施姓。

堂号

吴兴郡:周朝始置县,三国时期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取吴国兴盛之意,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

吴兴堂:以望立堂。

一、shī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江西之崇仁、广东之新会、云南之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汉、彝、傣、京、苗、怒、纳西、傈僳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云:“夏诸侯有施氏。国亡,以国为氏。”

2、郑樵注云:“姬姓。鲁惠公之子公子尾字施父,其子因以为氏。”此以鲁人字为氏。系出姬姓。

3、《姓氏词典》注云:“系改姓,明代方孝孺被杀后,其同族外逃,惧怕株连改此姓。施,字拆开为‘方人也’。”春秋鲁有施之常,孔子弟子;汉代有施雔;唐代有施肩吾;宋代有施全;明代有施耐庵。

二、

施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6%。尤以江苏、福建、浙江等省多此姓,3省施姓约占全国汉族施姓人口58%。

施姓起源:

1、春时诸侯有施氏,国亡,以国为氏。

2、商民七族有施氏。

3、春秋时鲁惠公之子尾,字施父,其后以字为氏。

4、明、清时云南土司有施姓。

5、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满族姓。

6、云南白族以海螺为图腾的氏族,汉姓为施。

7、京、彝、苗、蒙古、羌等民族均有此姓。

施姓名人:

施之常,春秋时孔子弟子,见《史记》。

郡望:吴兴。

其他:

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台湾施姓曾被迫改为日本姓施本,1945年台湾光复,即恢复施姓。

[ 施 ]的同部首字 - [ 方 ]

栏目导航

热门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