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ū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
最新 | 73 | 2018年 | 73 | 2014年 | 77 |
2013年 | 68 | 2007年 | 73 | 2006年 | 65 |
1995年 | 70 | 1987年 | 77 | 1982年 | 54 |
明朝 | 无 | 元朝 | 无 | 宋朝 | 无 |
北宋 | 无 |
内容来源于:www.522266.xyz
邱姓主要源自:丘姓、姜姓。
丘、邱(Qiū)姓同源,源丘氏发源于山东,源出有四:姜姓、姒姓、妫姓、他族改姓。
丘(邱)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体,且因官职、因地名为氏者远多于血缘丘(邱)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六十五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四百六十七万六千余,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29%左右。
到了晋朝,发生了五胡乱华,史稱「永嘉之亂,衣冠南渡,八姓入閩」。丘(邱)氏家族就移入福建,居住在莆田县宗头乡,成為闽籍邱氏世居之地。
雍正三年(1725),清世宗诏:天下为避儒家至圣先师孔子的名讳“丘”,丘氏族人的姓氏“丘”字皆加“邑”偏旁改为“邱”,丘氏因此大多改称邱氏。「邱」字在中国大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曾被视作「丘」的异体字废除,但后来发现有人以之為姓,於1988年回复為规范字。
在丘(邱)氏家族,丘为正宗姓氏。
丘(邱)的英文译音主流的分别有Chiu(威妥玛拼音)、Yau(香港政府粤语拼音)和Qiu(中国大陆汉语拼音),而在国际上Chiu为丘(邱)姓最常用的英文姓氏。
少數民族
在中國,有許多邊疆民族在三藩之亂時被冠以邱姓,如滿族,蒙古族,回族等。他們大多仍保有其族名或繼承的名,其作用相當於姓氏,但現今活動時常以漢姓為主。
原住民族
在台灣,有許多原住民族在中華民國政府撤退來台時被冠以邱姓,如布農族,泰雅族,阿美族等。他們仍保有其氏族的族名,但現今活動時也常以漢姓為主。
明朝时期,邱姓主要分布在江浙地区,在两湖、华北、四川等地也有邱姓。丘(邱)姓主要分布于江西、福建(上杭人丘弘)、江苏,这三省丘(邱)姓大约占丘(邱)总人口的58%,而江西省约占27%,为丘(邱)姓第一大省;其次分布于浙江、广东(琼山人丘濬)、山东(诸城人丘橓)、湖北(宜城人丘瑜)、陕西(渭南人丘民仰),这五省集中了丘(邱)姓总人口的30%;安徽(凤阳人丘福)、湖南、四川(成都人丘祖德)、河南(祥符人丘锋)、云南等地也有丘姓。
明洪武年间,丘安(山东即墨人)随军出征西南,平定云南后任新添卫后所百户之职,其后落籍贵州,子孙世袭武职,官至卫指挥佥事、贵州都指挥使。丘氏家族世代执掌新添卫军事长官,知名后裔有云贵两省第一位翰林院检讨、官右庶子的丘禾实和山海关上立有塑像、官至右佥都御史、辽宁巡抚的丘禾嘉。
根据参加编修《中华丘氏大宗谱·广西通谱》的各地谱牒和相关史料记载,广西丘(邱)氏先祖是从明朝成化十七年(1481年)起开始向广西迁徙的,分别来自广东、福建、江西、湖南 、海南等5省。
清初,邱姓进入台湾,发展为台湾的著名大姓。
如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以及美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澳大利亚都有丘(邱)氏。
邱姓主要郡望有扶风郡、吴兴郡、河南郡。
扶风堂、吴兴堂、河南堂、天水堂、文庄堂、可继堂、碧落堂、敦睦堂、砚耕堂、思敬堂、忠实堂等。
一、邱qiū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景县,山东之平邑、龙口、东平,黑龙江之嫩江县,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湖北之利川,广东之高要,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泸水、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彝、回、侗、苗、朝鲜、布依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姜姓。太公封於齐而都营邱,其支庶居於营邱者,以邱为氏。”
2、郑樵又注:“《左传》有邾大夫邱弱。邱世居扶风。”“邱弱”,或作“丘弱”,《中文大字典》注引《姓氏急就篇·丘氏》云:“邾有丘弱,后亦为(丘)氏。”
3、郑樵又注:“又有邱林氏、邱敦氏并改为邱氏。”
4、或为丘氏所改。《清通志·氏族略·总论·改氏》载:“雍正元年,世宗宪皇帝特旨命汉人姓与至圣讳(按:指与孔丘名字)同者,俱加邑旁改为邱氏。”因此,《姓氏急就篇·丘氏》所列诸丘,俱改为“邱”:陈有宛丘,居者以为姓;又邾有丘弱,后亦为氏;又《风俗通》鲁左丘明之后;又齐太公封营丘,支庶以地为氏……又后魏丘敦氏改丘氏。
5、为满族秋佳氏所改。见《满族姓氏录》。隋代有邱和;明代有邱浚。
二、邱
邱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27%,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姓之一。大约为丘氏人口7倍。尤以四川、湖南、广东、湖北等省多此姓,四省邱姓约占全国汉族邱姓人口50%。
邱姓起源:
1、本丘氏,汉以后有避孔子名讳者,改丘为邱氏,见《字典》。清雍正三年,颁诏尊师重道,称先师孔子圣讳,理应回避,凡系姓氏,均加邑部为邱。
2、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姓秋佳氏后改姓邱氏。今满族姓。
3、清云南元江直隶州新平县斗门磨沙(一名瓦白果)土千总为邱氏,民族不详。
4、彝、蒙古、土家、苗等民族均有此姓。
邱姓名人:
邱俊,汉时持节江淮。因王莽篡位,遂留江左,居吴兴。
郡望:吴兴。
邱姓古代名人
丘迟南朝,字希范,吴兴乌程人,丘灵鞠之子。南朝梁文学家。初仕南齐,官至殿中郎、车骑录事参军。后投入萧衍幕中,为其所重。梁天监三年,丘迟由中书侍郎出为永嘉太守。
丘延翰唐朝,字翼之,曹魏毌丘俭之后裔。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代风水祖师,第二代易学、堪舆学的伟大传承者。
丘行恭隋唐,隋唐间洛阳人。善骑射。隋末在歧州聚兵万人。杀原州起义军首领,率众归李世民。助世民攻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以功授左一府骠骑。后又从侯君集平高昌,封天水郡公,进右武候将军。高宗时,为大将军、冀陕二州刺史。
丘度明朝,明朝人。外祖父是沉山。母亲沉氏是吴承恩的外甥女,吴承恩称丘度“亲犹表孙,义近高弟”,并安排他去淮安知府邵元哲处学习。万历五年,丘度中进士。吴承恩去世后,丘度搜集其残存之稿,仅“存十一于千百”,编《射阳先生存稿》四卷。
丘处机登州栖霞人,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亦为龙门道创始人。成吉思汗尊其为“神仙”。著作有《大丹直指》、《摄生消息论》、《石番溪集》等。
丘濬明朝,琼山人,明代文渊阁大学士。廉介持正,嗜好读书,熟知典故。著《大学衍义补》等。
丘灵鞠宋朝,吴兴人,南齐长沙王车骑长史。才华横溢,有文集及《江左文章录序》传世。
丘光庭五代十国,吴兴人,五代十国时学者。在哲学上,坚持元气论,并据此解释潮汐成因及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著有《海潮论》等。
丘逢甲广东省蕉岭人,近代爱国诗人、政治家。其诗多爱国篇,风格近杜甫、陆游诸家。著有《岭云海日楼诗钞》。
丘宗武(1899—),别名余秀,号发堂,广东澄迈人。1949年任国民革命军海南防卫总司令部南守区副司令。
丘卓云(1898-1978),字越卿。广东澄迈人。1949年到台湾,任国防部参事室中将主任。
邱清泉(1902-1949),字雨庵。中華民國國軍將領,參與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善近體詩,有「將軍詩人」之稱。臺灣的清泉崗基地和清泉崗機場皆用以紀念他.
丘葵(1244-1332),
丘弱春秋,邾大夫。
丘子明汉朝,汉武帝时的善卜者。
丘仲汉朝,扶风人,汉武帝乐官,被认为是笛子的创制者。
丘常西汉,宣帝郎中。
丘欣汉朝,汉少有大才,拒郡守召见。
丘俊扶风人,持节安抚江淮,居吴兴。
丘滕东汉,丘俊后裔,东汉大司马。
丘腾东汉,建康(144年)任九江太守,后下狱死。
丘中伯十六国,前赵刘曜部将。
丘道成南北朝,吴兴人,南朝宋建安郡太守。
丘祚南北朝,南朝宋元嘉十四年任晋安郡太守。(见《三山志》)
丘仲起南北朝,南朝齐晋安郡太守。
丘渊之著《晋义熙以来新集目录》三卷《丘渊之集》六卷。
丘宾卿著《梁天监四年书目》四卷。
丘敬伯著《五礼异同》十卷。
丘和(552-637),河南洛阳人,北周、隋、唐三朝重臣,唐朝左武候大将军、稷州刺史,封谭国公。父丘寿魏镇东将军,有子十五人,多至大官,惟行恭知名。少子丘行掩,高宗时为少府监。
丘英起(598-643),父丘师利,封临济公。
丘神勣(?-691),父丘行恭,左金吾卫大将军,以罪伏诛。神龙初,禁锢其子孙。
丘悦唐代(?-开元初),河南陆浑人,著《三国典略》三十卷《丘悦集》十卷。
丘丹唐朝(?-?),兄丘为,《全唐诗》存诗十一首。
丘启期唐朝,开元管城尉,著《隋记》十卷。
丘据谏议大夫,著《相国凉公录》一卷,李抱玉事。
丘光业兄丘光庭,著《丘光业诗》一卷《同姓名录》一卷。
丘旭宣城人,著《丘旭诗》一卷又《赋》一卷。
丘崇宋朝,著《丘崇文集》十卷。
丘哲宋朝,著《备急效验方》三卷。
丘倚宋朝,提刑(文臣)
丘砺宋朝,提举(常平、茶盐公事)
丘岳宋朝,丹徒(今镇江)人。有文武才,官至两淮制置使。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进士。
丘养浩明朝,《集斋类稿》十八卷
丘禾实明朝,《丘禾实文集》八卷、诗四卷
丘橓明朝(1516~1585),诸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行人擢刑科给事中。
丘福明朝,大将军,封淇国公。濠州人。
丘懋炜明朝,漳浦(今福建省漳浦县)人,字以鄂。万历(1573~1620)进士,擢兵科给事中。
丘兆麟(1572—1629),江西临川人。明后期文学家。丘兆麟与祝徵、帅机并称为临川“三大名士”,又与汤显祖、祝徽、帅机被誉为“明代临川前四大才子”。[126]
丘坦(1576~),即丘坦之、丘麻城,湖北麻城人,公安派作家[126-128]
丘象升、丘象随清朝,系兄弟,清代江苏山阳(今淮安)人,皆吏,以诗文闻名,并称“二丘”。
邱鸣泰清朝,山西巡抚
邱树棠清朝,刑部主事
邱元武清朝,兰陵(今山东峄县)人。乾隆年间进士。嘉庆时官至兵部尚书、刑部尚书。
邱良功清朝(1761~1817),福建同安人,出身行伍,因骁勇善战,官至浙江提督(从一品)。
邱姓近代名人
邱进国家安全部部长助理、八局局长,国家安全部副部长,副总警监警衔。
邱小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邱少云中华人民共和国参与朝鲜战争中阵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士兵。
邱健中国大陆射击运动员。
邱淑花福建归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
邱心坦清朝(1840~1903),清海州(今连云港)南城人。
邱二娘福建惠安人。反清女首领。有“仙姑妈”、“游路夫人”之誉。[130],
邱远才(?~1868),即邱朝贵。广西人。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麾下猛将。以军功封淮王。
邱宝仁福建闽侯人,清末北洋海军左翼前营副将,抗日将领。
丘鹤俦(1880~1942),广东新宁人,广东音乐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广东音乐奠基人之一。
丘菽园(1884~1941),福建海澄县人,“南洋才子”、“南国诗宗”。
邱姓主要郡望有扶风郡、吴兴郡、河南郡。
扶风堂、吴兴堂、河南堂、天水堂、文庄堂、可继堂、碧落堂、敦睦堂、砚耕堂、思敬堂、忠实堂等。
一、邱qiū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景县,山东之平邑、龙口、东平,黑龙江之嫩江县,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湖北之利川,广东之高要,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泸水、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彝、回、侗、苗、朝鲜、布依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姜姓。太公封於齐而都营邱,其支庶居於营邱者,以邱为氏。”
2、郑樵又注:“《左传》有邾大夫邱弱。邱世居扶风。”“邱弱”,或作“丘弱”,《中文大字典》注引《姓氏急就篇·丘氏》云:“邾有丘弱,后亦为(丘)氏。”
3、郑樵又注:“又有邱林氏、邱敦氏并改为邱氏。”
4、或为丘氏所改。《清通志·氏族略·总论·改氏》载:“雍正元年,世宗宪皇帝特旨命汉人姓与至圣讳(按:指与孔丘名字)同者,俱加邑旁改为邱氏。”因此,《姓氏急就篇·丘氏》所列诸丘,俱改为“邱”:陈有宛丘,居者以为姓;又邾有丘弱,后亦为氏;又《风俗通》鲁左丘明之后;又齐太公封营丘,支庶以地为氏……又后魏丘敦氏改丘氏。
5、为满族秋佳氏所改。见《满族姓氏录》。隋代有邱和;明代有邱浚。
二、邱
邱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27%,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姓之一。大约为丘氏人口7倍。尤以四川、湖南、广东、湖北等省多此姓,四省邱姓约占全国汉族邱姓人口50%。
邱姓起源:
1、本丘氏,汉以后有避孔子名讳者,改丘为邱氏,见《字典》。清雍正三年,颁诏尊师重道,称先师孔子圣讳,理应回避,凡系姓氏,均加邑部为邱。
2、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姓秋佳氏后改姓邱氏。今满族姓。
3、清云南元江直隶州新平县斗门磨沙(一名瓦白果)土千总为邱氏,民族不详。
4、彝、蒙古、土家、苗等民族均有此姓。
邱姓名人:
邱俊,汉时持节江淮。因王莽篡位,遂留江左,居吴兴。
郡望:吴兴。
一、邱qiū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景县,山东之平邑、龙口、东平,黑龙江之嫩江县,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湖北之利川,广东之高要,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泸水、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彝、回、侗、苗、朝鲜、布依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姜姓。太公封於齐而都营邱,其支庶居於营邱者,以邱为氏。”
2、郑樵又注:“《左传》有邾大夫邱弱。邱世居扶风。”“邱弱”,或作“丘弱”,《中文大字典》注引《姓氏急就篇·丘氏》云:“邾有丘弱,后亦为(丘)氏。”
3、郑樵又注:“又有邱林氏、邱敦氏并改为邱氏。”
4、或为丘氏所改。《清通志·氏族略·总论·改氏》载:“雍正元年,世宗宪皇帝特旨命汉人姓与至圣讳(按:指与孔丘名字)同者,俱加邑旁改为邱氏。”因此,《姓氏急就篇·丘氏》所列诸丘,俱改为“邱”:陈有宛丘,居者以为姓;又邾有丘弱,后亦为氏;又《风俗通》鲁左丘明之后;又齐太公封营丘,支庶以地为氏……又后魏丘敦氏改丘氏。
5、为满族秋佳氏所改。见《满族姓氏录》。隋代有邱和;明代有邱浚。
二、邱
邱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27%,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姓之一。大约为丘氏人口7倍。尤以四川、湖南、广东、湖北等省多此姓,四省邱姓约占全国汉族邱姓人口50%。
邱姓起源:
1、本丘氏,汉以后有避孔子名讳者,改丘为邱氏,见《字典》。清雍正三年,颁诏尊师重道,称先师孔子圣讳,理应回避,凡系姓氏,均加邑部为邱。
2、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姓秋佳氏后改姓邱氏。今满族姓。
3、清云南元江直隶州新平县斗门磨沙(一名瓦白果)土千总为邱氏,民族不详。
4、彝、蒙古、土家、苗等民族均有此姓。
邱姓名人:
邱俊,汉时持节江淮。因王莽篡位,遂留江左,居吴兴。
郡望:吴兴。
邱姓主要郡望有扶风郡、吴兴郡、河南郡。
扶风堂、吴兴堂、河南堂、天水堂、文庄堂、可继堂、碧落堂、敦睦堂、砚耕堂、思敬堂、忠实堂等。
一、邱qiū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景县,山东之平邑、龙口、东平,黑龙江之嫩江县,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湖北之利川,广东之高要,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泸水、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彝、回、侗、苗、朝鲜、布依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姜姓。太公封於齐而都营邱,其支庶居於营邱者,以邱为氏。”
2、郑樵又注:“《左传》有邾大夫邱弱。邱世居扶风。”“邱弱”,或作“丘弱”,《中文大字典》注引《姓氏急就篇·丘氏》云:“邾有丘弱,后亦为(丘)氏。”
3、郑樵又注:“又有邱林氏、邱敦氏并改为邱氏。”
4、或为丘氏所改。《清通志·氏族略·总论·改氏》载:“雍正元年,世宗宪皇帝特旨命汉人姓与至圣讳(按:指与孔丘名字)同者,俱加邑旁改为邱氏。”因此,《姓氏急就篇·丘氏》所列诸丘,俱改为“邱”:陈有宛丘,居者以为姓;又邾有丘弱,后亦为氏;又《风俗通》鲁左丘明之后;又齐太公封营丘,支庶以地为氏……又后魏丘敦氏改丘氏。
5、为满族秋佳氏所改。见《满族姓氏录》。隋代有邱和;明代有邱浚。
二、邱
邱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27%,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姓之一。大约为丘氏人口7倍。尤以四川、湖南、广东、湖北等省多此姓,四省邱姓约占全国汉族邱姓人口50%。
邱姓起源:
1、本丘氏,汉以后有避孔子名讳者,改丘为邱氏,见《字典》。清雍正三年,颁诏尊师重道,称先师孔子圣讳,理应回避,凡系姓氏,均加邑部为邱。
2、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姓秋佳氏后改姓邱氏。今满族姓。
3、清云南元江直隶州新平县斗门磨沙(一名瓦白果)土千总为邱氏,民族不详。
4、彝、蒙古、土家、苗等民族均有此姓。
邱姓名人:
邱俊,汉时持节江淮。因王莽篡位,遂留江左,居吴兴。
郡望:吴兴。
其他姓氏
[ 邱 ]字的同音字 - [ qiu ]
[ 邱 ]的同部首字 - [ 阝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