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姓

[ jì ]

读音:jì

拼音:ji

简繁:冀

五笔:UXLW

五行:木

部外:暂无

五笔:UXLW

笔画:16画

吉凶:吉

仓颉:LPWTC

结构:上下

郑码:TIEO

四角:12801

区位:2829

统一码:5180

异体字:㰟,兾,?,翼,冀

英汉互译:hope for,wish,Hebei province

笔顺:竖、横、提、撇、竖弯钩、竖、横折、横、竖、横、横、竖、竖、横、撇、点

笔顺演示

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3252018年2014年
2013年2652007年2006年294
1995年2351987年2351982年320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316

内容来源于:www.522266.xyz

起源

冀姓主要源自:姜姓、姬姓。

冀姓源流有三:

冀姓起源一

源于姜姓,出自远古时期三苗九黎族人的居地冀,属于以地名演化的图腾信仰为氏。冀,历来是中国古老的行政辖域名称,是九州之一中的“河内之州”,地域范围为今甘肃、陕西、山西、河北以及辽河以西、黄河以北、内蒙古东南部的广大地区。

冀姓起源二

源于伊祁氏,出自西周初期周武王给唐尧后代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相传,帝喾的儿子尧生于伊(今河北保定顺平),嗣后耆,故称伊耆氏(伊祁氏),号放勋。他起初被封在陶城(今山西永济),十五岁时又被封为唐(唐,是“大”的意思),亦称陶唐氏、伊唐氏,赐封在刘邑(今河南偃师)。伊耆氏在二十岁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建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其后裔子孙多因之,分衍称伊耆氏、伊祁氏、陶唐氏、伊唐氏、尧氏、伊氏、陶氏、唐氏、刘氏等。

冀姓起源三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郤芮,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晋大夫冀芮,食采于冀,子孙以冀为氏。”

冀氏或是一个古老的汉族姓氏,人口约十九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12%左右。冀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西周时有冀国(今陕西省韩城市一带),冀国人后来以冀为姓氏。另外,春秋时期,冀附属于晋国,晋国大夫郤芮被晋王封在冀,称为冀芮,他的后代也称为冀氏。

今山西省的太原市、朔州市山阴县、长治市、晋中市平遥县、介休市,山东省的临沂市苍山县、菏泽市、聊城市阳谷县、青州市、鄄城县、泰安市、泗水市、莘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梧洲市,河南省的永城市、西平县、洛阳市、濮阳市范县、南阳市方城县、襄城县、禹州市、新乡市、邓州市、夏邑县,河北省的石家庄市、涞水县、沧州市献县、邯郸市永年县、邯郸市成安县、邯郸市大名县、保定市、衡水市枣强县、邢台市,陕西省的韩城市、商洛市、富平县、汉中市西乡县、红通县,安徽省的六安市、霍邱县,湖北省的房县,黑龙江省的依安县,湖南省的长沙市,江苏省的扬州市宝应县、徐州市沛县等地,均有冀氏族人分布。

渤海郡:历史上的渤海郡在地域上有两个称谓,另一为渤海国。西汉时期从巨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海郡,治所在浮阳(今河北沧州东关),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辽宁省之间的渤海湾一带。唐朝时期的东北靺鞨(古女真族),以粟末部为主体亦建立过渤海郡,先称振国(震国),又称渤海国,其时辖地在今东北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区。后来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遂名渤海国。渤海国地跨乌苏里江两岸,在今辽宁、河北、山东三省之间的渤海湾沿岸一带。后唐同光四年(丙戌,公元926年),渤海郡为大辽国契丹族耶律德光所灭,以后不复存在。

渤海郡国:唐代粟末靺鞨族等建立渤海郡国,主要统治区域在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区。

渤海堂:以望立堂。

革弊堂:革弊意思就是革除不好的政策法令。明朝时冀绮任户部主事,后来又任应天府府尹,后改为京兆尹。他在为官期间,先到民间了解情况,凡是不利于民的政令都全部革除。

一、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河北之景县、尚义,山东之平邑、东平,山西之太原,湖北之老河口,广东之新会、高要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引《路史》云:“唐尧后有冀氏。”此当系出祁姓。

2、郑樵注云:“《左传》冀国,今晋州冀氏县也,子孙以国为氏。”今山西河津县东北十五里有冀亭,即古冀国之都。

3、又注云:“晋灭冀,为菑氏食邑。冀芮之子孙以邑为氏。望出勃海。”此则出自郤氏。春秋时晋有冀芮;唐代有冀君武;北周有冀隽;宋代有冀荣膺;金代有冀禹锡;明代有冀绮。

二、

冀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3%。尤以山西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冀姓人口72%。

冀姓起源:

1、唐尧裔孙在周时封于冀(故城在今山西河津东北15里冀亭),春秋时灭于晋,子孙以国为氏。一说,冀国在晋州冀氏县(故城在今山西安泽东南120里)。

2、系自姬姓。晋大夫郤芮食采于冀,其子孙后以邑为氏。

3、系自子姓。宋公族之后。

4、满、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冀姓名人:

冀儁,北周时阳邑人,累官骠骑大将军,后进爵乐昌侯。

郡望:渤海。

变化:一作兾。

历史名人

冀姓古代名人

冀俊南北朝,北周骠骑大将军。为人沉着谨慎,善隶书,特工模写。当时文帝常令他模仿魏帝的书法,写成敕书,与真无异。历任襄乐郡守,迁湖州刺史,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昌乐侯。清正廉洁,所历颇有政绩。

冀如锡清朝,刑部主事。以进士授刑部主事,康熙年间升为监察院左都御史,以所谏多切中时弊闻名。他殚心研究理学,以躬行实践为务。晚年尤爱钻研《周易》,学以致用,持己接物。通过象征天地风雷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的八卦形式推测自然和人事的变化;以阴阳二气的交感作用为产生万物的本源。这是我国古代有哲学思想的占卜术。

冀禹锡金朝,进士。幼时聪慧,工诗善画,弱冠时即在太学有声望。

冀元亨明朝,学者。正德举人,从学于王守仁,为濂溪书院主讲。

冀练明朝,字纯夫,益都(今山东青州)人。嘉靖年间进士,由长安知县升任户部主事,因耿直而很久不得升迁。明神宗时官至户部侍郎。以清廉勤奋著称一世,死后谥“端恪”。

冀述明朝(1558—1612),字继父,号紫璇。武安下三里人。幼与弟冀体以学业闻名乡里,称大、小冀。万历二十六年(1598)第进士,授广宁司理。后升任户部广东司主事,不久改任兵部车驾司主事。历官皆以清廉著称。著有《桃园草》、《庸言》等。

冀绮明朝(?—1510),字汝华,扬州宝应县人。成化己丑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以岁饥赈济河间诸府,称旨往偏头关督饷,有功加俸一级,累迁应天府府丞、南京太仆寺卿、应天府府尹。尝陈边务及捕盗辑民二十余事,颇见采纳。已而坐言官论劾,自陈致仕。正德五年八月卒。

冀简汉朝,官员,曾任太原牧。

冀重唐朝,文学家,曾著有《冀子》五卷。

郡望

渤海郡:历史上的渤海郡在地域上有两个称谓,另一为渤海国。西汉时期从巨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海郡,治所在浮阳(今河北沧州东关),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辽宁省之间的渤海湾一带。唐朝时期的东北靺鞨(古女真族),以粟末部为主体亦建立过渤海郡,先称振国(震国),又称渤海国,其时辖地在今东北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区。后来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遂名渤海国。渤海国地跨乌苏里江两岸,在今辽宁、河北、山东三省之间的渤海湾沿岸一带。后唐同光四年(丙戌,公元926年),渤海郡为大辽国契丹族耶律德光所灭,以后不复存在。

渤海郡国:唐代粟末靺鞨族等建立渤海郡国,主要统治区域在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区。

渤海堂:以望立堂。

革弊堂:革弊意思就是革除不好的政策法令。明朝时冀绮任户部主事,后来又任应天府府尹,后改为京兆尹。他在为官期间,先到民间了解情况,凡是不利于民的政令都全部革除。

一、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河北之景县、尚义,山东之平邑、东平,山西之太原,湖北之老河口,广东之新会、高要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引《路史》云:“唐尧后有冀氏。”此当系出祁姓。

2、郑樵注云:“《左传》冀国,今晋州冀氏县也,子孙以国为氏。”今山西河津县东北十五里有冀亭,即古冀国之都。

3、又注云:“晋灭冀,为菑氏食邑。冀芮之子孙以邑为氏。望出勃海。”此则出自郤氏。春秋时晋有冀芮;唐代有冀君武;北周有冀隽;宋代有冀荣膺;金代有冀禹锡;明代有冀绮。

二、

冀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3%。尤以山西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冀姓人口72%。

冀姓起源:

1、唐尧裔孙在周时封于冀(故城在今山西河津东北15里冀亭),春秋时灭于晋,子孙以国为氏。一说,冀国在晋州冀氏县(故城在今山西安泽东南120里)。

2、系自姬姓。晋大夫郤芮食采于冀,其子孙后以邑为氏。

3、系自子姓。宋公族之后。

4、满、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冀姓名人:

冀儁,北周时阳邑人,累官骠骑大将军,后进爵乐昌侯。

郡望:渤海。

变化:一作兾。

姓氏源流

一、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河北之景县、尚义,山东之平邑、东平,山西之太原,湖北之老河口,广东之新会、高要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引《路史》云:“唐尧后有冀氏。”此当系出祁姓。

2、郑樵注云:“《左传》冀国,今晋州冀氏县也,子孙以国为氏。”今山西河津县东北十五里有冀亭,即古冀国之都。

3、又注云:“晋灭冀,为菑氏食邑。冀芮之子孙以邑为氏。望出勃海。”此则出自郤氏。春秋时晋有冀芮;唐代有冀君武;北周有冀隽;宋代有冀荣膺;金代有冀禹锡;明代有冀绮。

二、

冀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3%。尤以山西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冀姓人口72%。

冀姓起源:

1、唐尧裔孙在周时封于冀(故城在今山西河津东北15里冀亭),春秋时灭于晋,子孙以国为氏。一说,冀国在晋州冀氏县(故城在今山西安泽东南120里)。

2、系自姬姓。晋大夫郤芮食采于冀,其子孙后以邑为氏。

3、系自子姓。宋公族之后。

4、满、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冀姓名人:

冀儁,北周时阳邑人,累官骠骑大将军,后进爵乐昌侯。

郡望:渤海。

变化:一作兾。

堂号

渤海郡:历史上的渤海郡在地域上有两个称谓,另一为渤海国。西汉时期从巨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海郡,治所在浮阳(今河北沧州东关),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辽宁省之间的渤海湾一带。唐朝时期的东北靺鞨(古女真族),以粟末部为主体亦建立过渤海郡,先称振国(震国),又称渤海国,其时辖地在今东北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区。后来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遂名渤海国。渤海国地跨乌苏里江两岸,在今辽宁、河北、山东三省之间的渤海湾沿岸一带。后唐同光四年(丙戌,公元926年),渤海郡为大辽国契丹族耶律德光所灭,以后不复存在。

渤海郡国:唐代粟末靺鞨族等建立渤海郡国,主要统治区域在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区。

渤海堂:以望立堂。

革弊堂:革弊意思就是革除不好的政策法令。明朝时冀绮任户部主事,后来又任应天府府尹,后改为京兆尹。他在为官期间,先到民间了解情况,凡是不利于民的政令都全部革除。

一、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河北之景县、尚义,山东之平邑、东平,山西之太原,湖北之老河口,广东之新会、高要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引《路史》云:“唐尧后有冀氏。”此当系出祁姓。

2、郑樵注云:“《左传》冀国,今晋州冀氏县也,子孙以国为氏。”今山西河津县东北十五里有冀亭,即古冀国之都。

3、又注云:“晋灭冀,为菑氏食邑。冀芮之子孙以邑为氏。望出勃海。”此则出自郤氏。春秋时晋有冀芮;唐代有冀君武;北周有冀隽;宋代有冀荣膺;金代有冀禹锡;明代有冀绮。

二、

冀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3%。尤以山西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冀姓人口72%。

冀姓起源:

1、唐尧裔孙在周时封于冀(故城在今山西河津东北15里冀亭),春秋时灭于晋,子孙以国为氏。一说,冀国在晋州冀氏县(故城在今山西安泽东南120里)。

2、系自姬姓。晋大夫郤芮食采于冀,其子孙后以邑为氏。

3、系自子姓。宋公族之后。

4、满、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冀姓名人:

冀儁,北周时阳邑人,累官骠骑大将军,后进爵乐昌侯。

郡望:渤海。

变化:一作兾。

[ 冀 ]的同部首字 - [ 匕 ]

栏目导航

热门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