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姓

[ fāng ]

读音:fāng

拼音:fang

简繁:方

五笔:YYGN

五行:水

部外:暂无

五笔:YYGN

笔画:4画

吉凶:吉

仓颉:YHS

结构:独体

郑码:SY

四角:00227

区位:2329

统一码:65B9

异体字:倣,㕫,汸,?

英汉互译:a square,rectangle,a region,local

笔顺:点、横、横折钩、撇

笔顺演示

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672018年672014年64
2013年692007年672006年63
1995年521987年621982年47
明朝49元朝28宋朝35
北宋56

内容来源于:www.522266.xyz

起源

方姓主要源自:姜姓、姬姓、翁姓。

方姓起源一

源于姜姓

出自远古帝王神农氏裔孙雷之后,属于以封邑名为氏。据史籍《风俗通义》及《世本》等的记载,相传上古帝王神农氏之代孙帝榆罔之子雷,在黄帝与蚩尤大战之时立下大功,封于方山(今河南中北部,西起洛阳龙门,东至密县东境,绵延于伊川、偃师、巩义、登封、荥阳、密县境内的嵩山),后人以封邑为氏,称为方雷氏,后逐渐省文简化分衍为方氏、雷氏。因方雷氏在上古黄帝时“以功封方山”,黄帝的基地主要在河南,所以,该支方氏起源于河南嵩山一带。

方姓起源二

源于姬姓

①出自西周时期官吏方相氏,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方相氏,传说为黄帝时期嫫母之后,擅长巫医之术,世代相袭。到了西周时期,以其特长设置了方相氏之官,隶属于夏官府司管辖,专职掌管驱除瘟疫厉鬼。在典籍《周礼·夏官》中记载:“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率百利而时难,以索室驱疫。” 在春秋后期,随着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的逐渐认识,方相氏之中巫、医渐分,渐渐对立起来。方相氏之官职到了战国后期,逐渐消失。在方相氏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方相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方氏、相氏。

②出自西周后期周宣王时大夫姬方叔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记载,在西周后期的周宣王姬静执政时期,属下有一位王族大夫叫姬方叔,他在征伐淮夷、猃狁,特别是平息南方荆蛮的叛乱中居功至伟,为此,周宣王封方叔于洛(今河南洛阳)。在姬方叔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方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方氏正宗。

方姓起源三

源于官位

①出自西周时期官吏方士,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方士,是西周初期始设置的一种官称,隶属于秋官府司管辖,专职负责掌管王族子弟、公卿大夫封邑之地内的狱讼。有时还要调节各封邑之间的纠纷。在典籍《周礼·秋官·方士》中记载:“方始掌都家,听其狱讼之辞,辨其死刑之罪而要之。”在方士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方氏。

②出自先秦时期时期官吏方伯,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远古时期,各诸侯中的领袖被称为“方伯”。从战国时期开始,郡制之下的一州之最高行政长官被称作方伯,直到东汉以后才改称为刺史,但人们仍尊称其为方伯。到了唐朝时期,人们将承帝王之指令进行寻访督察的采访使、观察使等称作方伯。而在明、清时期,称布政使为方伯。总体来讲,历朝历代,一般将一方行政区之最高行政长官尊称为方伯。在方伯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方伯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方氏。

③出自秦朝时期官吏尚方氏,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尚方氏,是秦朝时期所设置的官位,别称为“上方”、“上峰”、“尚峰”,最高长官称尚方令,其主要职责就是掌管宫廷御用器物的制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能机构。尚方令隶属于天官府司管辖,属下有丞二人,史二人,徒六人,别有分类匠署,分辖有若干名匠人、役史等。在尚方氏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尚方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方氏、尚氏。

方姓起源四

源于翁姓,出自唐代后期 、闽国时期福建莆田人翁何 后代翁乾度之后所分。属于长者赐姓为氏。翁姓避乱改姓是方姓的又一来源。翁姓也是姬姓的一个分支,据《元和姓纂》和《六桂堂丛刊》等记载,西周初年,昭王的支庶子孙受封于翁山(今浙江 定海县东),其后以邑名“翁”为姓。唐德宗时期,翁氏有一个支脉何公由中原入莆,卜居莆阳兴福里(今莆田市北高竹庄),为入莆始祖,传入第五世,生下翁乾度。翁乾度在闽国 年间(936年)官拜郎中,娶妻陈氏,生六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六姓,其六子皆中进士,史称“六桂联芳”。长子处厚,字伯起,宋太祖建隆元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员外郎;次子处恭,字伯虔,宋太宗雍熙二年进士,官拜泉州法曹;三子处易,字伯简,宋太祖建隆元年与长兄同榜进士,官至剑南少尉;四子处朴,字伯惇,宋太祖开宝六年进士,官都曹长判官,后改姓方 ;五子处廉,字伯约,宋太祖开宝六年与四兄同榜进士,官至大理司直、监察御史;六子处休,字伯容,宋雍熙二年与二兄同榜进士,官拜朝散郎,韶州通判。这兄弟六人同列为进士,地位非常显贵,有“六桂联芳”之誉。

方姓起源五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方佳氏,满语为Fanggiya Hala,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奉天(今辽宁沈阳),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即为方氏。

方姓起源六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傣族、回 族、土家族、朝鲜族、高山族、壮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方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方,世代相传至今。

方姓各支始祖

始祖法斌公:诒谋堂,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白泽湖乡先锋村路嘴组方祠坨埂方氏,现分布美国等海外国家,台湾、江苏、湖北均有坨埂方氏后裔。始祖法斌公,字枚臣,生于明洪武二十三年己巳二月二十七日未时,配潜邑郡庠生李元勋公女生于洪武二十八年甲戌九月十六寅时。生子四:道圆、道寿、道清、道澄。公享年六十八卒于天顺元年丙子十二月十五日巳时,妣享寿七十三终于成化三年丙戌五月十二日子时。公妣合葬怀邑渌水谷家桥有碑,二〇〇八年冬至始祖迁葬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桃元村胡屋山,墓葬坐北朝南,北依山,南有洪冲水库,风水宝地。

方琡:东宜宗祖,唐大中八年甲戌进士,官都督府长史,从三品。元配:陈氏,封硕人,赠颍川郡夫人。按全谱,厥初,食邑河南,迁光州,固始人,自东汉汝南尹弦南徙歙州,生司马雄,生黟县侯,储生,睦州剌史亲之公琡公睦州裔也生,于归于固始金紫府君人,莆奉葬于常泰里鸟齐山,坐亥向已,怕子孙追尊为始祖,云子讳殷符。江西上饶方氏始祖。西汉末,丹阳县令方紘因王莽篡权,为避乱,从河南迁居安徽歙县东乡(今为浙江淳安),成为徽严二州,乃至所有的江南方氏之共祖。纮二传为储,其后代繁衍于严、婺、越、九江、滁阳、莆田、徽、宣、池、秀、湖、常。储有三子,其长子仪之后,迁湖、常、鄞、滁、仁和、南海、莆田、兴化、九江,以莆田最盛。其次子觌、季子洪之后流布亦广。

汉唐间居住于歙东乡及浙江省交通便利处的方氏,主要是觌与洪的后代。方氏为名门望族,徽州八大姓之一,方姓在歙县为第3大姓,淳安为第1大姓。汉唐间方氏封侯伯以上者有31人.直至近代,几千年间都是名人辈出。主要有东汉名宦方储,唐代农民起义领袖方清,唐才子诗人方干,宋代农民起义领袖方腊、状元教育家方逢辰,文学家方回,诗人方岳,明代医学家方有执、制墨名家方于鲁,大学士方逢辰,清代文学家方士庶、戏剧家方成培,当代“中华第一刀”砚雕大师方见尘、著名哲学家方海权、著名词人方文山等等。

最早迁福建莆田的方姓为唐时方叔达 官泉州,后居莆田方山,后裔称“方山方”。晚唐另一支迁莆方姓为古歙人方廷范官长乐,被封“金紫光禄大夫”。生7子,其中6子皆仕,时称“六桂联芳”,尊方廷范为“六桂之父”,后裔称“金紫六桂方氏”。该支方氏的一些外迁支派以“六桂堂”为堂号. 宋明时期,莆田方氏科举盛况空前,科甲人物竞达360(进士和举人)多人.两宋方氏有28对父子、26对兄弟中进士,进士多达132人.居莆田诸姓之冠.《莆田县志》载,从唐到清,莆田方氏考中进士168名,居第二位。莆田历史上6大藏书中有3座是方氏所建的。宋朝方氏出名的藏书楼有:方氏望湖楼、白杜万卷楼、方万一经堂、方渐富文阁、方于宝三余斋,方崧卿藏书也都达数万卷之多。其中白杜方氏的“白杜万卷楼”总计藏书约在五万卷以上,是当时全国最大的藏书楼. 由于科举盛况,很多族人在外为官,后裔遂定居他乡异地,以广东最多,其中惠来县莆裔方氏达17万人. 莆田因而也成为继古歙县后,方氏迁徙的又一个重要发源地. 莆田方氏家业繁盛,名士、高官辈出,“儒业功名,指不胜举”主要名人有:宋藏书家方竣,方略,考据家方崧卿,名士方信儒,名宦方大琮,理学家书法家方士鹞,诗人方惟深,元名医方焗,明刑部尚书方良永等等。

溧阳桂林方氏,南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进士方桷任溧阳令,卒葬溧阳,孙子绍宗来溧守墓,后世繁衍至今800余年,总祠敦睦堂位于5A景区天目湖桂林村,后世分五房:贵一公后裔居上桂林、下桂林、沙飞里、太上头、大栗岗、桥山下、石狮庙、冯家边、方家村、葛渚村等地,贵四公后裔居桂林、太上头、台湾等地;贵二公后裔居城北杨庄、南渡、戴埠、宜兴、金坛、句容等地;贵五公后裔居下桂林;贵三公后裔居宜兴新建、杨巷、宜兴城、溧阳南渡等地。

桐城方氏(今为桐城和枞阳)主要有三大支,曰“桂林方”,“鲁谷共方”即“猎户方” 和“会宫方”. 桐城方家以古文名世,代有才人,文风衍长,几百年不衰,为中国明代中叶以来,学术文化与道德上,历史贡献最著之家族。桐城方氏把方氏诗礼文化传统发扬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为方氏扬名立世作出巨大的贡献. 直到当代,桐城方氏都可谓是名人辈出,名家如云. 如理学家方学渐,经易学者方大镇,理学家方孔炤、诗人方维仪、思想家方以智、学者方中德,数学家方中通、学者方中履,诗人方文,文学家方登峰、方式济,文学家方孝标,方拱乾,书画家方亨咸,文学家方世举、方贞观,桐城派始祖方苞,文学家兼水利专家方观承,文学家方维甸,文学家方宗诚、方东树、方守敦,文学理论家方孝岳,民国要员方治,哲学家方东美,文学家方令孺,诗人方玮德,学者方珪德(舒芜),新闻学者方祚德(方言),画家方鸿寿,演艺家方子哥,政治家方兆祥等等。桐城方氏不但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桐城方氏易学学派”,而且还开创了主导清文坛两百多年的“桐城派”。对名满天下的书香世家桐城方氏,梁实秋说:“桐城方氏,其门望之隆也许是仅次于曲阜孔氏。”朱彝尊云:“方氏门才之盛,甲于皖口,明善先生实濬其源。东南学者,推为帜志焉。”当代学者钱理群曾说,桐城方氏是继曲阜孔氏之后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家族,是中国文化世家的一个绝唱。在《影响百年中国的文化世家》一书中,桐城方氏被誉为中国第二大文化名门。历史上,方姓以河南为发源地,以古徽洲为中心向四周扩展,是典型的南方大姓,人口重心在东南省份.其中安徽,浙江,江西,江苏,河南最多,次为福建,两湖,两广,云南,四川,台 湾,海南,上海.,北京,天津,陕西,东北,山东等等. 人口最多的县市为广东惠来县,人口达17万多(17%),其它人口较多的聚居县市为江苏溧阳市,福建云霄县,莆田县,浙江淳安县,桐庐县,安徽桐城市,枞阳县,歙县,湖南平江市,广东普宁市等等。韩国温阳方氏为唐代从中原河南迁过去的,人口10多万,.始迁租方智.明代方孝孺拒绝为篡位的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暴君诛杀10族,被害人数达八百多人.株连流放的族人也高达万人.这是方氏历史上最大的灾难.许多方姓人因而流落全国各地.也有不少逃离魔掌的族人改为他姓,如六,何,才,张,施,旋,余,汪等等. 方姓在宋代列为第35位大姓,人口约45万;占全国0.59,元朝列为第28位大姓;明代为49位,人口约44万。占全国0.47.最新统计当代方姓人口排全国第63位,占全国0.36。

方姓迁徙传播

方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六十二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四百五十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31%左右。方氏族人最早以河南省为发祥地,后来南方各地出现的方氏族人有些成为望族,均是河南方氏族人向南播迁的结果。先秦时期,方姓活动于河南,但一直不活跃。直到西汉末,方姓东迁安徽北部后,开始发达起来,形成了大族。唐朝时,方姓已经分布于中原、华东和江南各地。方姓一直以中原为中心,多次南下移民,唐宋时期,方姓的足迹出现在海南、广东、福建等地,清初进入了台湾。宋朝时期,方姓大约有4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8%,姓氏排位第三十五位。当时方姓第一大省是福建,约占全国方姓总人口的37%。方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安徽、浙江,这三省方姓大约占全国方姓总人口的78%,其次分布于湖南、江西,二省的方姓占方姓总人口的12%。全国形成了以福建为中心的闽、浙、赣、皖、湘、渝方姓聚集地。明朝时期,方姓大约有44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8%,为明朝第四十八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方姓人口的增长几乎停顿。当时方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安徽,这二省方姓大约占方姓总人口的55%,其次分布于江西、江苏、福建、湖北,这四省的方姓又集中了30%。浙江为方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方姓总人口的36%。宋元明期间,方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向东南部、由南向北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以浙江为中心,向四周散发的方姓分布特点,方姓人口重心由东南向北移动。

当代方姓的人口已达到450多万,为全国第六十二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3%。从明朝至今600年中方姓人口由44万增到430万,增长了近10倍。如今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安徽、浙江、河南三省,大约占方姓总人口的37%,其次分布于广东、湖北、辽宁、福建、湖南,这五省又集中了约33%的方姓人口。安徽为当代方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方姓总人口的15%。

全国形成了豫鄂皖浙、闽粤两块方姓聚集区域。方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方姓是东部、东南、云南地区比较常见的姓氏之一。在皖苏大部、沪浙赣闽、台湾、河南东南、湖北东部广东东部、广西南部、云南大部、辽宁西部,方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45%以上,中心地区达到1.7%以上,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2.5%,居住了大约57%的方姓人群。在皖苏北段、河南东部和南部、湖北西部、重庆东北部、湖南北部和东南、广东中部、海南大部、广西西部、云南东部和西北、甘肃西南部、辽宁大部、黑吉东端、内蒙古东南,方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3%一0.45%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2.7%,居住了大约20%的方姓人群。

开封郡:江苏溧阳、宜兴、金坛、句容、南京、浙江淳安、桐庐、湖州、德清、杭州、富阳、安徽广德、徽州(黄山)、祁门。

河南郡: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改奉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新安郡,治所在始新(今浙江淳安),后移治安徽歙县。

正学堂:明朝方孝孺,以博學能文而著稱,洪武時蜀献王聘他做世子之师。建文帝时,入京做侍讲学士,齋名叫 “正学堂”,人称「正学先生」。燕王朱棣夺位,迫方写即位诏,方嚴拒,结果被杀殉国。

此外,还有堂号:“河南堂”、“六桂堂”、“敦本堂”、“观礼堂”、“伦叙堂”、“乘裕堂”、“敦必堂”、“思诚堂”、“绍远堂”、“重庆堂”、“崇考堂”、“义德堂”、“溯源堂”等。

诒谋堂: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白泽湖乡先锋村路嘴组方祠坨埂方氏,现分布美国等海外国家,台湾、江苏、湖北均有坨埂方氏后裔。始祖法斌公,字枚臣,生于明洪武二十三年己巳二月二十七日未时,配潜邑郡庠生李元勋公女生于洪武二十八年甲戌九月十六寅时。生子四:道圆、道寿、道清、道澄。公享年六十八卒于天顺元年丙子十二月十五日巳时,妣享寿七十三终于成化三年丙戌五月十二日子时。公妣合葬怀邑渌水谷家桥有碑,二〇〇八年冬至始祖迁葬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桃元村胡屋山,墓葬坐北朝南,北依山,南有洪冲水库,风水宝地。1907年修五谱,2007年应台湾方文玉寻根问祖到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白泽湖乡方祠所在地并出资修六谱但不全,应江苏省无锡方向明要求并出资20万元(自己16万元,其四兄弟姐妹各出1万元)七修,2016年5月8日七修谱上午9点在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白泽湖乡先锋村路嘴组方崇谱家举行宗谱发放仪式。

敦睦堂、敦雅堂、敦本堂、敦义堂、敦伦堂、敦叙堂、敦厚堂、河南堂、六桂堂、立本堂、伦叙堂、榴耕堂 聚乐堂、永思堂、大训堂、友庆堂 永锡堂、白云堂、发祥堂、世恩堂、壮猷堂 观礼堂、阳牧亭、光远堂、光启堂,正学堂,朔源堂,源仁堂。

一、fāng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河北之尚义、景县,山东之平邑、龙口,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江西之崇仁,广东之新会,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泸水、陇川、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汉、满、回、苗、彝、鲜、水、土家、布依、傈僳、纳西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引《风俗通》云:“方雷氏之后。”方雷氏,黄帝次妃名女节,其后或简而为方氏。

2、又云:“周大夫方叔之后,以字为氏。”方叔乃周宣王时贤臣。

3、《姓氏考略》注云:“榆罔之子曰雷,封於方山,后人以地为氏。”榆罔,传说为古帝名,神农氏之后,此当系出姜姓。

4、清代高丽族姓,世居得州地方。《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5、或为满族姓方佳氏所改。见刘庆华《满族姓氏录》。

二、

方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36%,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姓之一。尤以安徽、河南二省多此姓。二省方姓约占全国汉族方姓人口35%。浙江、辽宁、江苏、福建、云南等省亦多此姓。上述七省方姓约占全国汉族方姓人口73%。

方姓起源:

1、相传黄帝元妃西陵氏,名方雷,故称雷氏。方雷氏之后有方氏,见《风俗通》。

2、相传上古皇帝神农之裔榆罔之子雷,封于方山(或即今河南嵩山西北之方山),后人以地为氏。

3、系自姬姓。周大夫方叔,名㝨,其后以字为氏。

4、清时云南元江直隶州新平县茄革里土把总、结白巡检司土巡检均姓方,彝族。今彝族姓。

5、清时贵阳府上马桥长官司为方姓土司,始姓于唐末。

6、清时高丽人姓,世居得州。今朝鲜族姓。

7、清满洲八旗姓方佳氏后改为方氏。今满族姓。

8、傣、回、土家、蒙古、台湾土著、壮等民族均有此姓。

方姓名人:

方回,尧时隐人。

郡望:河南。

其他:

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台湾方姓被迫改姓松方、绪方等日本姓,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复为方氏。

历史名人

方姓古代名人

方雷方氏始祖。本姓姜,字天震,乃炎帝最后一帝榆罔之长子,因功而封河南禹州之方山.

方弼、方相商朝,殷纣王的两位镇殿将军,因纣王荒淫无道,兄弟二人反出朝歌,后世人们把二人尊为显道神,开路神,门神。

方叔周朝,周宣王时大臣,曾率兵车三千乘进攻楚国大获全胜,为周室中兴一大功臣,名望如日中天。

方望东汉,东汉平陵人,曾为西汉末地方割据势力隗嚣的军师,后离开隗嚣,拥立孺子刘婴为天子,战败之后被更始政权杀害。

方阳东汉,方望之弟,因怨恨更始帝杀其兄方望,劝赤眉军首领樊崇另立刘氏宗室,以与更始政权抗衡,后不知所踪。

方储东汉,浙江淳安人。任博士迁议郎、洛阳令、太常卿,死后追赠尚书令、黟县侯,葬淳安城内.,徽州和浙江等地都建有“方仙翁”庙

方清唐朝,歙州人。唐代宗时江南农民起义首领。

方訚北宋,浙江淳安人。与兄方闳、弟方闻,同为北宋名士,时称“两浙三方,天下无双。

方琼北宋,湖北通城县人,民族英雄.,北宋兵部尚书.,靖康元年御金壮烈牺牲。

方腊北宋,北宋末农民起义领袖,宣和年间1120年他利用明教发动起义,建立政权称帝,号“圣公”。

方献夫明朝,广东南海人。明朝吏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辞官后家居十年卒。

方从哲明朝,浙江德清人。明万历年间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方孔炤明末清初(1590—1655),安徽桐城人。易学家,方以智父.,湖广巡抚,在剿匪中八战八捷,立下赫赫战功。

方鲁于明朝,安徽歙县人.明朝一代“墨圣”,所制墨以“九玄三极”最佳,被誉为“前无古人”,著有《方氏墨谱》

方学渐安徽桐城人.人称明善先生,“方氏易学学派”,的创始人。

方逢年明朝,浙江遂安人。明天启二年进士,因得罪魏忠贤被削职

方大洪明末清初,郑成功部将.,明末清初的反清复明爱国组织洪门的创始人之一。

方惠成明末清初,明末清初的反清复明爱国组织洪门“中五祖”之一。

方维甸清朝(1759—1815),安徽桐城人。历任光禄寺卿、太常寺卿,长芦盐政,山东按察使,河南布政使,陕西巡抚,闽浙总督,军机大臣,文学家。

方耀清末(1834—1891),广东普宁人.水师提督,民族英雄,中法战争中守虎门拒法军,被赞“粤有方耀,可高抌也”。

方浚颐三兄弟清朝,清代江淮流传着“寿字、怀画、定文章”之说。方氏三兄弟为“定文章”的代表。

方顺懿清末,清末四川什邡县人。武林高手。少林“方门”拳创始祖师。

方峻宋朝,福建莆田人.,宋代著名的藏书家。

方崧卿宋朝(1135-1194),福建莆田人.文学家,藏书家.,聚书四万卷,手自雠校。

方信孺宋朝,莆田人。宋代优秀外交家。

方大琮宋朝,福建莆田人.,宋理宗淳祐元年知广州兼广东经略安抚使,六年迁宝章阁直学士。

方士繇宋朝(1148―1199),莆田人,朱熹高足,理学家,书法家。工于书,自篆、籀、分隶、行、草诸体,皆极其妙。传世作品有摩崖石刻桂林的《虞帝庙碑》。

方逢辰宋朝,宋代状元。浙江淳安人,南宋著名教育家,淳祐十年状元,理宗赐名“逢辰”。

方维仪明末,安徽桐城人.明末女诗人

方山京宋朝,宋代状元。浙江人,宋理宗景定三年壬戌科状元。

方岳南宋,安徽祁门人.,南宋后期著名爱国诗人。字巨山,号秋崖。

方斫宋朝,浙江仙居人。宋代理学家,教育家。被誉为“卓然屹立于众醉独醒之中”,“东南学者表正之师”,宋乾道年间,方斫兴资创办了被称为东南道学正渊--桐江书院。

方回宋朝,安徽徽州人.宋理宗景定三年廷试原为甲科第一,为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

方凤宋末元初,浙江浦江人.宋末元初爱国诗人,南宋遗民诗人的领袖人物。

方从义元朝,贵溪人,元代画家,以擅写云山著称,笔墨苍润。

方炯元末明初,福建莆田人。元末明初名医。

方正珠清朝,清顺治年间人,武将,使用双锏。担任军中解粮官,乘船回故里途中遇难。因无法找到遗体,后人将其生前所用衣物葬于方家槽,生殁日期不明。

方干唐朝,浙江淳安人。唐才子诗人,生前未仕,死后却名扬天下.,人称“管无一寸禄,名传千万里“

方国珍元末,浙江台州人.元末第一个发动农民起义的英雄。

方克勤明朝,浙江宁海人。明山东济宁知府,又称方济宁。

方孝孺明朝,字希直,一字希古,明建文帝之忠臣,宁海人,明思想家,文学家.。

方有执明朝,安徽歙县人.明代名医.,伤寒学上“错简派”之创始人。

方应祥明朝,浙江衢县人,万历44年殿试夺魁,人称“死孝”著《青来阁文集》,《四书讲义》。

方以智明朝,伟大的百科全书式学者。

方象瑛清朝,浙江遂安人,清康熙1673年与其兄象璜完成《遂安县志》编纂工作。

方功惠清朝,湖南岳阳人。清代著名藏书家。

方殿元清初,广东番禺人.,清初诗人。

方中通清朝,安徽桐城人.清朝时的数学家,易学家.,中国第一个论对数的人.著有<>

方拱乾明朝,安徽桐城人,文学家,著《滇黔纪闻》。

方苞清朝,安徽桐城人.古文大师.清代桐城派的创始人,桐城派在清文坛影响极大。

方观承清朝,安徽桐城人。清文学家。

方东树清朝,安徽桐城人.字植之,为清代中期的文学家及思想家。

方玉润晚清,云南广南人。晚清文学家。字友石,一字黝石。

方七娘清朝,福建霞浦县人,后居永春,清代武林宗师,为南少林五祖拳之一的白鹤拳创始祖师。

方微石清朝,福建福清人。一代武林宗师.

方仪凤明朝,安徽池州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武状元。

方义宝安徽芜湖人。智尚电子商务创始人,自媒体创作人。

方世玉明末清初,一个传说中生活于明末清初的武侠人物,“少林十虎”之一。

方凤@@宋朝诗人,

方四明朝,四川农民起义领袖

方一藻明朝,政治人物、此后累升為兵部尚书方献夫:内阁首辅

方士庶清朝,画家

方克猷清末,浙江临安人。20岁赐进士,任刑部主事。为官清正,爱恤百姓,忧国思振,赞成变法维新。

方姓近代名人

方光策晚清民国(1882~1960),字政宣,号振徇,江苏溧阳县中方乡桂林人氏,优附生、光绪壬寅补行庚子辛丑恩正并科江南乡试荐卷、癸卯恩科堂备、应丙午科考职一等,签分山东即用巡检,因中游河工抢险出力保升知县并加同知衔,山东省立法政大学最优等毕业,财政学堂最优等毕业,民国任江苏句容县地方审判厅长,清理南匪、奉贤、川沙、宜兴等县官产沙田局局长,甘肃兰山道尹公署科长、省长公署秘书、荐任甘肃抚彝县县长(1927年左右)兼驻甘总司令部军法官、抚彝县检察长、保安大队大队长、省政府秘书兼第二科科长、简任绥远都统公署秘书长兼国民军第七军军部秘书长、陆军少将衔、江西清乡督办公署秘书。

方锡坤黄埔军校毕业生,先后委任国民政府江苏省长公署、台湾驻外文教司长,祖籍江苏溧阳桂林.

方举赞中国第一家民族资该企业的创办人.,1866年创办中国第一家民族资该企业。

方鼎英号伯雄,国民革命军中将,著名的抗日将领,黄埔军校教育长、代校长,爱国名将。

方声洞近代民主革命者,两次留学日本,曾参加拒俄义勇队。

方君瑛中国革命先驱者。福建福州人。

方君璧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的第一位中国女学生,第一个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的海杰福建福州人。

方本仁民国要员,爱国将领。1923年授“粹威将军”称号。

方药雨时人称“老方”.近代古钱界最负盛名的三大收藏家之一,浙江人。

方振武爱国抗日名将,民族英雄.北伐军左路军总指挥,安徽人。

方振国民族英雄。“九--八”事变后,方振国成立“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第36路军,任司令。辽宁开原县人。

方志敏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江西省组织的创始人之一,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的创造者。

方大曾江苏无锡人,出生北京。被摄影界誉为“中国第一位战地记者”。

方治桐城人。国民党中央委员,宣传部副部长,代理部长,教育部训育委员会主委,重庆及上海市党部主委,福建省代主席,总统府战略顾问。

方梦樵徽商,太极拳师.中国第一个专业从事岩矿标本工作的采集家.徽州人.

方伯谦(1853-1894),清朝福建侯官县人,字益堂,北洋水师将领。

方干民民国,著名油画家,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中华艺术研究会会长

方声涛清朝,光绪31年赴日士官学校留学,加入同盟会。

方绍舟(1868—1940),安徽定远人。同盟会员,早期参加反抗封建专制的民主革命

郡望

开封郡:江苏溧阳、宜兴、金坛、句容、南京、浙江淳安、桐庐、湖州、德清、杭州、富阳、安徽广德、徽州(黄山)、祁门。

河南郡: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改奉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新安郡,治所在始新(今浙江淳安),后移治安徽歙县。

正学堂:明朝方孝孺,以博學能文而著稱,洪武時蜀献王聘他做世子之师。建文帝时,入京做侍讲学士,齋名叫 “正学堂”,人称「正学先生」。燕王朱棣夺位,迫方写即位诏,方嚴拒,结果被杀殉国。

此外,还有堂号:“河南堂”、“六桂堂”、“敦本堂”、“观礼堂”、“伦叙堂”、“乘裕堂”、“敦必堂”、“思诚堂”、“绍远堂”、“重庆堂”、“崇考堂”、“义德堂”、“溯源堂”等。

诒谋堂: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白泽湖乡先锋村路嘴组方祠坨埂方氏,现分布美国等海外国家,台湾、江苏、湖北均有坨埂方氏后裔。始祖法斌公,字枚臣,生于明洪武二十三年己巳二月二十七日未时,配潜邑郡庠生李元勋公女生于洪武二十八年甲戌九月十六寅时。生子四:道圆、道寿、道清、道澄。公享年六十八卒于天顺元年丙子十二月十五日巳时,妣享寿七十三终于成化三年丙戌五月十二日子时。公妣合葬怀邑渌水谷家桥有碑,二〇〇八年冬至始祖迁葬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桃元村胡屋山,墓葬坐北朝南,北依山,南有洪冲水库,风水宝地。1907年修五谱,2007年应台湾方文玉寻根问祖到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白泽湖乡方祠所在地并出资修六谱但不全,应江苏省无锡方向明要求并出资20万元(自己16万元,其四兄弟姐妹各出1万元)七修,2016年5月8日七修谱上午9点在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白泽湖乡先锋村路嘴组方崇谱家举行宗谱发放仪式。

敦睦堂、敦雅堂、敦本堂、敦义堂、敦伦堂、敦叙堂、敦厚堂、河南堂、六桂堂、立本堂、伦叙堂、榴耕堂 聚乐堂、永思堂、大训堂、友庆堂 永锡堂、白云堂、发祥堂、世恩堂、壮猷堂 观礼堂、阳牧亭、光远堂、光启堂,正学堂,朔源堂,源仁堂。

一、fāng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河北之尚义、景县,山东之平邑、龙口,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江西之崇仁,广东之新会,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泸水、陇川、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汉、满、回、苗、彝、鲜、水、土家、布依、傈僳、纳西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引《风俗通》云:“方雷氏之后。”方雷氏,黄帝次妃名女节,其后或简而为方氏。

2、又云:“周大夫方叔之后,以字为氏。”方叔乃周宣王时贤臣。

3、《姓氏考略》注云:“榆罔之子曰雷,封於方山,后人以地为氏。”榆罔,传说为古帝名,神农氏之后,此当系出姜姓。

4、清代高丽族姓,世居得州地方。《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5、或为满族姓方佳氏所改。见刘庆华《满族姓氏录》。

二、

方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36%,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姓之一。尤以安徽、河南二省多此姓。二省方姓约占全国汉族方姓人口35%。浙江、辽宁、江苏、福建、云南等省亦多此姓。上述七省方姓约占全国汉族方姓人口73%。

方姓起源:

1、相传黄帝元妃西陵氏,名方雷,故称雷氏。方雷氏之后有方氏,见《风俗通》。

2、相传上古皇帝神农之裔榆罔之子雷,封于方山(或即今河南嵩山西北之方山),后人以地为氏。

3、系自姬姓。周大夫方叔,名㝨,其后以字为氏。

4、清时云南元江直隶州新平县茄革里土把总、结白巡检司土巡检均姓方,彝族。今彝族姓。

5、清时贵阳府上马桥长官司为方姓土司,始姓于唐末。

6、清时高丽人姓,世居得州。今朝鲜族姓。

7、清满洲八旗姓方佳氏后改为方氏。今满族姓。

8、傣、回、土家、蒙古、台湾土著、壮等民族均有此姓。

方姓名人:

方回,尧时隐人。

郡望:河南。

其他:

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台湾方姓被迫改姓松方、绪方等日本姓,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复为方氏。

姓氏源流

一、fāng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河北之尚义、景县,山东之平邑、龙口,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江西之崇仁,广东之新会,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泸水、陇川、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汉、满、回、苗、彝、鲜、水、土家、布依、傈僳、纳西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引《风俗通》云:“方雷氏之后。”方雷氏,黄帝次妃名女节,其后或简而为方氏。

2、又云:“周大夫方叔之后,以字为氏。”方叔乃周宣王时贤臣。

3、《姓氏考略》注云:“榆罔之子曰雷,封於方山,后人以地为氏。”榆罔,传说为古帝名,神农氏之后,此当系出姜姓。

4、清代高丽族姓,世居得州地方。《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5、或为满族姓方佳氏所改。见刘庆华《满族姓氏录》。

二、

方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36%,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姓之一。尤以安徽、河南二省多此姓。二省方姓约占全国汉族方姓人口35%。浙江、辽宁、江苏、福建、云南等省亦多此姓。上述七省方姓约占全国汉族方姓人口73%。

方姓起源:

1、相传黄帝元妃西陵氏,名方雷,故称雷氏。方雷氏之后有方氏,见《风俗通》。

2、相传上古皇帝神农之裔榆罔之子雷,封于方山(或即今河南嵩山西北之方山),后人以地为氏。

3、系自姬姓。周大夫方叔,名㝨,其后以字为氏。

4、清时云南元江直隶州新平县茄革里土把总、结白巡检司土巡检均姓方,彝族。今彝族姓。

5、清时贵阳府上马桥长官司为方姓土司,始姓于唐末。

6、清时高丽人姓,世居得州。今朝鲜族姓。

7、清满洲八旗姓方佳氏后改为方氏。今满族姓。

8、傣、回、土家、蒙古、台湾土著、壮等民族均有此姓。

方姓名人:

方回,尧时隐人。

郡望:河南。

其他:

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台湾方姓被迫改姓松方、绪方等日本姓,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复为方氏。

堂号

开封郡:江苏溧阳、宜兴、金坛、句容、南京、浙江淳安、桐庐、湖州、德清、杭州、富阳、安徽广德、徽州(黄山)、祁门。

河南郡: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改奉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新安郡,治所在始新(今浙江淳安),后移治安徽歙县。

正学堂:明朝方孝孺,以博學能文而著稱,洪武時蜀献王聘他做世子之师。建文帝时,入京做侍讲学士,齋名叫 “正学堂”,人称「正学先生」。燕王朱棣夺位,迫方写即位诏,方嚴拒,结果被杀殉国。

此外,还有堂号:“河南堂”、“六桂堂”、“敦本堂”、“观礼堂”、“伦叙堂”、“乘裕堂”、“敦必堂”、“思诚堂”、“绍远堂”、“重庆堂”、“崇考堂”、“义德堂”、“溯源堂”等。

诒谋堂: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白泽湖乡先锋村路嘴组方祠坨埂方氏,现分布美国等海外国家,台湾、江苏、湖北均有坨埂方氏后裔。始祖法斌公,字枚臣,生于明洪武二十三年己巳二月二十七日未时,配潜邑郡庠生李元勋公女生于洪武二十八年甲戌九月十六寅时。生子四:道圆、道寿、道清、道澄。公享年六十八卒于天顺元年丙子十二月十五日巳时,妣享寿七十三终于成化三年丙戌五月十二日子时。公妣合葬怀邑渌水谷家桥有碑,二〇〇八年冬至始祖迁葬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桃元村胡屋山,墓葬坐北朝南,北依山,南有洪冲水库,风水宝地。1907年修五谱,2007年应台湾方文玉寻根问祖到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白泽湖乡方祠所在地并出资修六谱但不全,应江苏省无锡方向明要求并出资20万元(自己16万元,其四兄弟姐妹各出1万元)七修,2016年5月8日七修谱上午9点在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白泽湖乡先锋村路嘴组方崇谱家举行宗谱发放仪式。

敦睦堂、敦雅堂、敦本堂、敦义堂、敦伦堂、敦叙堂、敦厚堂、河南堂、六桂堂、立本堂、伦叙堂、榴耕堂 聚乐堂、永思堂、大训堂、友庆堂 永锡堂、白云堂、发祥堂、世恩堂、壮猷堂 观礼堂、阳牧亭、光远堂、光启堂,正学堂,朔源堂,源仁堂。

一、fāng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河北之尚义、景县,山东之平邑、龙口,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江西之崇仁,广东之新会,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泸水、陇川、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汉、满、回、苗、彝、鲜、水、土家、布依、傈僳、纳西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引《风俗通》云:“方雷氏之后。”方雷氏,黄帝次妃名女节,其后或简而为方氏。

2、又云:“周大夫方叔之后,以字为氏。”方叔乃周宣王时贤臣。

3、《姓氏考略》注云:“榆罔之子曰雷,封於方山,后人以地为氏。”榆罔,传说为古帝名,神农氏之后,此当系出姜姓。

4、清代高丽族姓,世居得州地方。《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5、或为满族姓方佳氏所改。见刘庆华《满族姓氏录》。

二、

方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36%,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姓之一。尤以安徽、河南二省多此姓。二省方姓约占全国汉族方姓人口35%。浙江、辽宁、江苏、福建、云南等省亦多此姓。上述七省方姓约占全国汉族方姓人口73%。

方姓起源:

1、相传黄帝元妃西陵氏,名方雷,故称雷氏。方雷氏之后有方氏,见《风俗通》。

2、相传上古皇帝神农之裔榆罔之子雷,封于方山(或即今河南嵩山西北之方山),后人以地为氏。

3、系自姬姓。周大夫方叔,名㝨,其后以字为氏。

4、清时云南元江直隶州新平县茄革里土把总、结白巡检司土巡检均姓方,彝族。今彝族姓。

5、清时贵阳府上马桥长官司为方姓土司,始姓于唐末。

6、清时高丽人姓,世居得州。今朝鲜族姓。

7、清满洲八旗姓方佳氏后改为方氏。今满族姓。

8、傣、回、土家、蒙古、台湾土著、壮等民族均有此姓。

方姓名人:

方回,尧时隐人。

郡望:河南。

其他:

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台湾方姓被迫改姓松方、绪方等日本姓,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复为方氏。

[ 方 ]的同部首字 - [ 方 ]

栏目导航

热门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