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姓

[ chí ]

读音:chí

拼音:chi

简繁:池

五笔:IBN

五行:水

部外:暂无

五笔:IBN

笔画:6画

吉凶:吉

仓颉:EPD

结构:左右

郑码:VYI

四角:34112

区位:1956

统一码:6C60

异体字:沱

英汉互译:pool,pond,moat,cistern

笔顺:点、点、提、横折钩、竖、竖弯钩

笔顺演示

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2472018年2014年
2013年2512007年2006年232
1995年2391987年2101982年294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281

内容来源于:www.522266.xyz

起源

池姓主要源自:嬴姓。

寻根溯祖 1..出自嬴姓,始成于战国时候的秦国。战国时,秦国有个王族名叫公子池,他是秦国的大司马。他的家族繁盛,其后代就以他的名字为姓,遂成池姓。2.以居住地为姓。《风俗通》载:“氏于地者,城、郭、园、池是也。“古代城墙称作城或垣,城外护城河称之为池。有世居于护城河畔的人,便以池为姓。成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的就是用护城河的水去救火,水中的鱼因此遭殃。

池姓起源一

出自嬴姓,始成于战国时候的秦国。战国时,秦国有个王族名叫公子池,他是秦国的大司马。他的家族繁盛,其后代就以他的名字为姓,遂成池姓。

池姓起源二

以居住地为姓。《风俗通》载:“氏于地者,城、郭、园、池是也。“古代城墙称作城或垣,城外护城河称之为池。有世居于护城河畔的人,便以池为姓。成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的就是用护城河的水去救火,水中的鱼因此遭殃。

池姓起源三

源于氐族,出自东汉末期西北地区古仇池国,属于以国名为氏。仇池国,指由魏、晋之际由氐族杨茂搜创立的前仇池政权和杨定建立的后仇池政权的统称。

池姓起源四

源于朝鲜族,属于以汉化改姓为氏。

池姓起源五

源于满族,属于以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持佳氏,亦称持嘉氏、迟佳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石盏氏,在金国时期称女真赤盏氏,以姓为氏,满语为C’ygiya Hala,世居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有蒙古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满族、蒙持佳氏多冠汉姓为池氏、迟氏、张氏等。

据《通志·氏族略·以地为氏》所载,池姓望出西平。今为福州大姓。又据《姓氏考略》所载:陈留有池氏。

主要分布有二:

⒈西平郡:东汉建安年间(公元196--219年)将汉代的金城郡分置西平郡。在今青海省西宁市一带。东晋末年,为秃发乌孤所占,称西平王,以此为都。

⒉陈留郡: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陈留县,汉代改置陈留郡。在今河南省开封地区。

西平郡:春秋时期的西平在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一带,战国时期为秦国宰相池子华的封邑。东汉建安年间(公元196~219年),将金城郡分置为西平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一带。东晋末年,西平为秃发乌孤所占,称西平王,依此为都城。

陈留郡: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21年)置陈留县,汉武帝元狩元年(己未,公元前122年)改置陈留郡,治所在陈留(今河南开封)。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东部至民权县、宁陵县、西至开封市、尉氏县、北至延津县、南至杞县一带地区。北魏时期改治到浚仪。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黜,隋、唐两朝皆为汴州陈留郡。1957年丁酉并入河南省开封县。

西河郡:古代该郡所指不一。春秋时期卫国西境沿黄河一带称西河,即今浚县、滑县等地。战国时期黄河在今安阳东,故安阳可称西河,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魏国时期曾取秦国今陕西黄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则以晋陕间黄河为准,西岸为西河。西汉朝元朔四年(丙辰,公元前125年)置郡,治所在平定(今内蒙古东胜),其时辖地在今陕西、山西两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地区,并拥有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等地。东汉朝时期移治到离石(今山西离石)。南北朝时期北魏的西河郡,其北部为羌胡所得,仅保有晋西一带地区,治所在兹氏,即在今山西省离石(今山西汾阳)。唐朝时期亦曾以汾州为西河郡。

西平堂:以望立堂。

陈留堂:以望立堂。

西河堂:以望立堂。

同安堂:明朝池裕得,同安人,以进士闻名遂安县,推断明决,后升任太常寺少卿。

一、chí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黄骅,内蒙古之乌海,江西之金溪,湖南之芷江,广东之新会,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鲜、苗、畲、土家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引《风俗通》云:“氏于事者。城、郭、园、池是也。”郑樵划归“以地为氏”;“以所居为氏也。望出西平,今为福平大姓。”

2、《姓氏词典》据《新纂氏族笺释》注云:“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源于赢姓,系春秋时秦司马公子池之后代。”

二、

池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3%。

池姓起源:

1、池,古侯国,以国为氏,见《姓考》。

2、以居处为氏,如城、郭、园、池是也,见《风俗通》。

3、满、蒙古、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

池姓名人:

池子华,秦时丞相。

郡望:西河,西平。

历史名人

池姓古代名人

池裕得明朝,号明洲。同安人,嘉靖年间进士,作为遂昌县令,他为官清廉,办事公正,通达事理,能够以理服人。他所到一处,调查民情,一旦发现问题,能及时辟径解除民间疾苦,因此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累迁太常寺少卿。

池生春清朝,字剑之。楚雄人。道光年间进士,官至国子监司业。他为人慷慨大方,言行举止悉合礼仪,以不欺人为本。善于书法。著有《入秦日记》、《直庐记》、《诗文剩稿》等。

池姓近代名人

池峰城清朝,原名凤臣。河北景县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生。民国9年(1920年)在西北军冯玉祥部第十六混成旅任军职。民国1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十旅第三营营长。中原大站后任第二十六军路军第三十一师师长。民国25年1月,受陆军少将衔;10月受陆军中将衔。民国27年参加徐州会战。民国28年3月,任第三十军军长.民国34年11月起,先后任保定警备司令、华北“剿匪“总司令部中将参议等。民国38年参加北平和平解放。1955年3月16日病逝,终年53岁。,(公元1903~1955年),原名迟凤臣;河北景县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抗日英雄。,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池峰城在西北军冯玉祥部第十六混成旅任军职。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十旅第三营营长。,中原大战后,池峰城任第二十六军路军第三十一师师长。,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1月,晋升陆军少将军衔,10月晋升陆军中将军衔。,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3月,池峰城任第三十军军长,后任豫鄂边区的游击总指挥,长江上游江防军副总司令,第十三军长兼宜巴要塞区守备司令。,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11月起,池峰城先后任保定警备司令、华北“剿匪”总司令部中将参议等。,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池峰城率部参加了北平的和平解放。,1955年3月16日,池峰城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五十三岁。

郡望

西平郡:春秋时期的西平在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一带,战国时期为秦国宰相池子华的封邑。东汉建安年间(公元196~219年),将金城郡分置为西平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一带。东晋末年,西平为秃发乌孤所占,称西平王,依此为都城。

陈留郡: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21年)置陈留县,汉武帝元狩元年(己未,公元前122年)改置陈留郡,治所在陈留(今河南开封)。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东部至民权县、宁陵县、西至开封市、尉氏县、北至延津县、南至杞县一带地区。北魏时期改治到浚仪。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黜,隋、唐两朝皆为汴州陈留郡。1957年丁酉并入河南省开封县。

西河郡:古代该郡所指不一。春秋时期卫国西境沿黄河一带称西河,即今浚县、滑县等地。战国时期黄河在今安阳东,故安阳可称西河,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魏国时期曾取秦国今陕西黄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则以晋陕间黄河为准,西岸为西河。西汉朝元朔四年(丙辰,公元前125年)置郡,治所在平定(今内蒙古东胜),其时辖地在今陕西、山西两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地区,并拥有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等地。东汉朝时期移治到离石(今山西离石)。南北朝时期北魏的西河郡,其北部为羌胡所得,仅保有晋西一带地区,治所在兹氏,即在今山西省离石(今山西汾阳)。唐朝时期亦曾以汾州为西河郡。

西平堂:以望立堂。

陈留堂:以望立堂。

西河堂:以望立堂。

同安堂:明朝池裕得,同安人,以进士闻名遂安县,推断明决,后升任太常寺少卿。

一、chí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黄骅,内蒙古之乌海,江西之金溪,湖南之芷江,广东之新会,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鲜、苗、畲、土家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引《风俗通》云:“氏于事者。城、郭、园、池是也。”郑樵划归“以地为氏”;“以所居为氏也。望出西平,今为福平大姓。”

2、《姓氏词典》据《新纂氏族笺释》注云:“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源于赢姓,系春秋时秦司马公子池之后代。”

二、

池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3%。

池姓起源:

1、池,古侯国,以国为氏,见《姓考》。

2、以居处为氏,如城、郭、园、池是也,见《风俗通》。

3、满、蒙古、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

池姓名人:

池子华,秦时丞相。

郡望:西河,西平。

姓氏源流

一、chí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黄骅,内蒙古之乌海,江西之金溪,湖南之芷江,广东之新会,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鲜、苗、畲、土家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引《风俗通》云:“氏于事者。城、郭、园、池是也。”郑樵划归“以地为氏”;“以所居为氏也。望出西平,今为福平大姓。”

2、《姓氏词典》据《新纂氏族笺释》注云:“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源于赢姓,系春秋时秦司马公子池之后代。”

二、

池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3%。

池姓起源:

1、池,古侯国,以国为氏,见《姓考》。

2、以居处为氏,如城、郭、园、池是也,见《风俗通》。

3、满、蒙古、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

池姓名人:

池子华,秦时丞相。

郡望:西河,西平。

堂号

西平郡:春秋时期的西平在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一带,战国时期为秦国宰相池子华的封邑。东汉建安年间(公元196~219年),将金城郡分置为西平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一带。东晋末年,西平为秃发乌孤所占,称西平王,依此为都城。

陈留郡: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21年)置陈留县,汉武帝元狩元年(己未,公元前122年)改置陈留郡,治所在陈留(今河南开封)。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东部至民权县、宁陵县、西至开封市、尉氏县、北至延津县、南至杞县一带地区。北魏时期改治到浚仪。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黜,隋、唐两朝皆为汴州陈留郡。1957年丁酉并入河南省开封县。

西河郡:古代该郡所指不一。春秋时期卫国西境沿黄河一带称西河,即今浚县、滑县等地。战国时期黄河在今安阳东,故安阳可称西河,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魏国时期曾取秦国今陕西黄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则以晋陕间黄河为准,西岸为西河。西汉朝元朔四年(丙辰,公元前125年)置郡,治所在平定(今内蒙古东胜),其时辖地在今陕西、山西两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地区,并拥有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等地。东汉朝时期移治到离石(今山西离石)。南北朝时期北魏的西河郡,其北部为羌胡所得,仅保有晋西一带地区,治所在兹氏,即在今山西省离石(今山西汾阳)。唐朝时期亦曾以汾州为西河郡。

西平堂:以望立堂。

陈留堂:以望立堂。

西河堂:以望立堂。

同安堂:明朝池裕得,同安人,以进士闻名遂安县,推断明决,后升任太常寺少卿。

一、chí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黄骅,内蒙古之乌海,江西之金溪,湖南之芷江,广东之新会,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鲜、苗、畲、土家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引《风俗通》云:“氏于事者。城、郭、园、池是也。”郑樵划归“以地为氏”;“以所居为氏也。望出西平,今为福平大姓。”

2、《姓氏词典》据《新纂氏族笺释》注云:“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源于赢姓,系春秋时秦司马公子池之后代。”

二、

池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3%。

池姓起源:

1、池,古侯国,以国为氏,见《姓考》。

2、以居处为氏,如城、郭、园、池是也,见《风俗通》。

3、满、蒙古、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

池姓名人:

池子华,秦时丞相。

郡望:西河,西平。

栏目导航

热门姓氏